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教育教学 >课程设置

上海市曹杨中学“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体系

一、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简介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特色普通高中的建设,传统的课程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需要。基于“环境素养培育”特色,学校开发了环境素养培育“三加一”特色课程群,即“环境•人文”课程群、“环境•科技”课程群、“环境•心理”课程群及实践体验类课程群,并以培养高中生环境素养为核心,涵盖教育各个方面,高度融合现行高中课程与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从显性课程到隐性课程、德育到各学科教学、从学生自主管理到社会实践、从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到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等领域,构建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体系,努力体现人和环境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的教育。


曹杨中学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体系

 

二、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理念

以“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群的实施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环境伦理和环境情感,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树立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生活习惯,形成悦纳自己、尊重差异、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成为具有环境素养和环境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三、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育人目标具体落实的操作化定义。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环境素养培育的相关要素,我校将环境素养培育的课程目标设定为:

? 认知与观念领域——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意识观念

? 情感与态度领域——尊重包容、珍爱负责的情感态度

? 思维与方法领域——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

? 行为与实践领域——自力自律、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设置

 在课程纵向梯度方面,学校有机整合基础、拓展、研究型三类课程中环境素养培育的内容,为课程设置A、B、C、D四个梯度,分别为全校普及型课程、兴趣拓展型课程、特长提升型课程以及自主创新型课程,以适合不同层面的学生。


  在课程横向构建方面,学校围绕环境素养这一核心培育目标,设置四大课程版块, 开发了46门特色课程。


曹杨中学环境素养培育“三加一”特色课程

曹杨中学环境素养培育的通识课程
环境通论课程 科学思维课程
环境素养培育概要——环境通论系列之一 科学思维导引——科学思维系列课程之一
全球环境问题(“互联网+”课程)——环境通论系列之二 科学方法概述——科学思维系列课程之二
“环境•科技”课程群 “环境•人文”课程群 “环境•心理”课程群
能源知识概要——绿色能源系列课程之一 天人合一观通俗读本——中国古代哲思系列课程之一 以境养心——青春系列读本之一
绿能源创新研究——绿色能源系列课程之二 中华传统文化解读——中国古代哲思系列课程之二 情感世界——青春系列读本之二
物理拓展课程——绿色能源系列课程之三 尚礼明德概述——尚礼明德系列读本之一 心灵世界——青春系列读本之三
基础机械课程——绿色能源系列课程之四 礼仪美育——尚礼明德系列读本之二 精神家园——青春系列读本之四
校园植物档案——校园植物系列研究之一 交往礼仪文书——尚礼明德系列读本之三 走进曹杨——高中学习适应性系列课程之一
唯美校园·‘维’美生命——校园植物系列研究之二 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 阅读曹杨——高中学习适应性系列课程之二
水技术与环保基础综合课程——水技术与环保系列课程之一 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读本之一 初高中衔接课程——高中学习适应性系列课程之三
人工湿地读本——水技术与环保系列课程之二 中国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系列读本之二(英文版)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
气候与环境——气象系列课程之一 LTCC基于跨文化思维培育读本 中学生心理健康读本
物候——气象系列课程之二   心灵驿站——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读本
气象概论——气象系列课程之三    
天气预报——气象系列课程之四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
头脑OM课程    
食育课程    
       
实践体验类课程群
环境人文课题研究活动系列课程
环境心理课题研究活动系列课程
实验室探究体验系列课程
夏令思维训练营体验课程
冬令科学探索营体验课程
校外场馆体验系列课程
校外拓展体验系列课程
学生自主管理系列课程
海外游学系列课程

     

五、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实施

(一)丰富的课程实施策略

环境素养培育课程既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拓展,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要求打破单一学科的界限,转变传统课程实施策略。通过实践探索,丰富课程实施策略,采用跨学科内容整合、“主题式”课程统整、实地探究体验三大策略,以满足环境素养培育课程的实施要求。

 曹杨中学“主题式”课程统整示意图

(二)多样化课程实施方式

采用多学科渗透、长短课时组合、独立设课、跨学科专题、分类分层选修等实施方式,避免在环境素养培育课程所受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三类课程有机统整和跨学科内容的整合,同时又兼顾课程的普惠性和差异性。

(三)课程管理的学分制
学校从2015年起尝试采用学分制管理,设立A、B、C、D四档学分标准,其中A(18)档为全员性学分要求,即每个曹杨中学的学生必须修满最低要求的学分,才能准予毕业。同时设立“赤子”系列奖学金,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争获高档次学分。

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学分要求

评价项目 学分 年级
A B C D
“环境·人文”课程
“环境·心理”课程
2 3 4 5 高一上
2 3 4 5 高一下
“环境·科技”课程 2 3 4 5 高一
2 3 4 5 高二
实践体验类课程 4 6 8 10 高一至
高三
与基础型课程结合(文科) 3
与基础型课程结合(理科) 3

(四)课程评价

结合高考综合改革,把对学生课程学习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对评价项目和所占比例进行规定,以此促进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视:以环境人文素养、环境科技素养和绿色生活践行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色指标,对学生表现进行等第划分。由教导处、政教处和课程研究中心定期组织考试和考查,每学期进行登录,形成学生综合评价数据库,为学生发展追踪和教育改进提供依据。

曹杨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色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含义 指标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学生表现
的等第
环境人文素养 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培养与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意识、情感和态度。 A 杰出:参与C、D层面一体化课程学习学分为优秀,参加相关竞赛获全国等第奖、上海市一等奖。  
环境科技素养 关注环境保护热点问题、掌握环境科技相关知识和技能,妥善处理环境问题。 B 良好:参加B层及以上层面一体化课程学习,学分为良好,参加相关竞赛获得奖项。  
绿色生活践行 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实践体验及日常行为表现。 C 合格:修完一体化课程必修18分学分,成绩合格。积极参加相关实践活动。  
D 不合格:没有修完必修的一体化课程18学分的学习,获成绩没达到合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