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杨中学_理论学习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旗飘飘> 理论学习



曹杨中学党员教师参加长征党建联建责任区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10月11日,曹杨中学党总支组织党员教师参加了长征党建联建责任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此次活动在长征中学二楼报告厅举行,是一次以“学用新思想,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宣讲活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于凯作了题为“新中国?新时代?新上海:上海城市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历史意蕴”的专场讲座。



于凯从历史文脉中解析了上海的城市地位,洞见上海城市精神。每一个城市的特质,其实都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这座城市历史或现实的客观存在,一部分是人们对这些历史或现实的客观存在的认知。于凯以三重视角来透视上海城市精神生成-演进的历程,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历史意蕴。



于凯还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概括的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以及习总书记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提出的上海城市品格:开放、创新、包容。他诠释了两者的关系和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他表示,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工作,如果都能充分展示城市品格,那么,城市精神就容易落到实处。

于凯号召广大党员教师带头弘扬和发展上海城市精神,把上海城市精神贯穿到本职工作中去,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将目标定位更高远,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在自身岗位上建功立业。

在于凯教授旁征博引的讲述下,我校党员教师深受启发,不仅在学习笔记里做了重点摘录,而且通过各支部微信群,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感悟。

党员教师学习感悟(摘录)

张富英:我认真聆听了于凯老师的专题讲座,对上海城市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历史意蕴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上海,是近代西方人眼中的远东第一城市,现代中国人心中的“魔力之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是多元文化的汇聚地。在新时代,上海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为一个新上海人,我已经在上海学习、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我深深地爱上了上海。重温历史岁月,汲取精神力量,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前行方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立足本职岗位,为上海的发展和前进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祝愿上海的明天更美好、上海人民生活更幸福!

李轶川:于教授指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高楼大厦间、社区弄堂里,还是新兴领域中,不断创新、发展和稳固的基层党建,都在为城市发展凝心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钱  俊:聆听了本次讲座,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上海是一座有着多元文化的城市,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历经百年的激荡与交融,终于成就上海与众不同的面貌和气质,也形成了上海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海纳百川是博大的胸怀,追求卓越是高尚的品质,开明睿智是思想的深邃和心灵的旷达,大气谦和是开阔的格局和平易的态度。作为党员教师,应当立足教书育人的本职岗位,坚守初心,担负使命,做好上海城市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童  瑛:聆听了于老师的讲座,我对上海的发展历史以及城市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承担了中国财政收入六分之一的上海,在1980年后即发展迅速,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是塑造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正是上海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上海这个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上海,我为你骄傲!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去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做贡献。

曹佳欢:于凯教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上海的变迁,分析了上海的城市地位,解读了上海城市精神,使我们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党员教师应该带头弘扬和发展城市精神,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给社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

毛  娜:我虽然已经在上海学习、生活了十多年,然而并没有对上海这座城市有太多的触摸和感悟。在于教授的讲座带领下,了解上海的过去和现在,展望上海的未来,我对上海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印象,正如于教授所说,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在新时代中国,上海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今天被称为“魔力之都”的上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将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为上海的发展和前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汤风华:上海城市文化中的开放、创新、包容已经深深融入上海市民的血液之中,上海人民善于开拓进取,敢于迎难而上,正是这种城市精神的体现。作为一个上海市民,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张力的城市而感到幸运,我愿意为了上海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许莉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感觉很荣幸也很不易。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是共和国的“长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锋、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现行者。作为上海人我们始终明确自己肩上担负的历史使命。并且始终兢兢业业、乐于奉献。

和建伟:于教授用生动的事例讲解了上海城市精神的来龙去脉。上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不断创新、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极大地激励着我们立足自身实际,扎扎实实工作,为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上海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桂杰:上海70年的发展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生命力的生动写照。我们要从新中国70年不平凡的历程中,从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激荡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建设与共和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新一代上海人,我们有责任做得更好!

张明晓:于教授的讲座让我对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力量源泉。上海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是包容的、开放的、奋斗的、创新的,是深植红色基因的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生活在这座有魅力的城市中,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立足岗位,坚持教育改革,续写教育华章。

汤婷婷(发展对象):对从小生活在上海的我而言,我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华、精致、包容、谦和,并因此引以为豪。听了于教授关于“上海城市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历史意蕴”的报告后,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包括“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追求卓越”的做事标准、“开明睿智”的处世风格和“大气谦和”的精神气质。这种城市精神引领着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中的我们奋勇向前,也为在这座城市追逐梦想的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袁胜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听完于教授的讲座之后,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为这座城市感到自豪。许多人只看到了他的洋气,却忽略了他的“红色基因”。无论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甘作“后卫”转变成勇当“前锋”,又或者是现在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都体现出了这座城市的魅力。而这魅力的背后所折射出的,也正是中国的崛起。因此,我更要在自己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上海的城市精神,不断追求卓越。

刘枫涛:有幸聆听了于教授的讲座,因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上海城市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历史意蕴。我们要牢记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作为一名华文基地学校的老师,我要持之以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充分体验上海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感受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时代魅力。

李若梦:于凯教授对上海的生动讲述使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更为我党在早期工作推进中展现出来的非凡智慧和坚定决心深深折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一定会践行党员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为上海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赵晓丹:上海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在革命年代,上海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上海解放时期,又承担着伟大使命;而在改革开放阶段,上海的角色又从“后卫”跳跃至“前锋”;最后在新时代上海又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通过重温这些历史岁月,我们共产党人汲取了精神力量,始终不忘初心,朝着我们的目标砥砺前行,竭力铸造上海城市精神的文化底色。在这里,多种文化因素汇聚与融合,成就多重精神性格塑造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造就不一样的上海,而我们作为新的一代上海共产党人必将为它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丁慧婷:通过聆听于凯教授的讲座,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又有了新的理解。上海作为中国的“魔都”,有着卓越创新的精神面貌。住在上海,我能切身感受到上海发展的速度,用“日新月异”这个词并不夸张,上海人民艰苦奋斗、昂扬向上,努力地想要把这个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于教授用三重视角解读了上海城市精神的生成和演进历史,让我了解到上海还经历了一个为全国建设而默默付出的时期,现在的上海耀眼夺目,但也能为了祖国建设默默奉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愿上海越来越好。

郑  烈:城市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是通过活生生的人的精神和气质表现出来的。作为一个上海的教师,我应该在各方面体现出上海的城市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努力进取,勇争一流。


联络方式

电话:021-52707033
地址:祁连山南路1069号
邮编:200333
邮箱:caoyangms10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