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杨中学_理论学习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旗飘飘> 理论学习



上海市曹杨中学三年规划(讨论稿)

 
曹杨中学是一所经历了近60年发展历史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区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所在市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办学特色比较鲜明的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进一步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为根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校教职员工达成了争创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共识,并以此为契机,决心在市教委的指导下,在普陀区委、区政府的整体部署下,在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求实创新,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新的发展。在对原三年规划总结的基础上,本着传承文化传统,弘扬曹杨精神,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从经验与理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寻求改革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提出2012年——2015年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传统、优势和困难
 
一、学校传统
上海市曹杨中学创建于1953年,是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批创建的新型的完全中学之一,主要招收工人子弟和华侨子女,是上海市区西部的一所优质学校。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1959年曹杨中学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60年代初学校引进了一批大学优秀毕业生,有效地充实和壮大了教师队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文革结束以后,于1978年被定为普陀区重点中学。1985年以后,学校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四有”人才,提出“发扬老传统,开创新局面”的办学指导思想。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求真务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全区以及全市都有着良好的声誉。
1992年以后,学校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90年代中期,提出“责任与自主”教育理念,坚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为支柱,以创建学校特色为突破口,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双线并进,整体育人”为工作思路,全面安排,整体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2001年学校易地新建,新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管理严谨,师资力量强,成绩显著,特色项目鲜明,校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踏实,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根据普陀区“东西南北中”优质教育资源“圈、链、点”的发展部署,曹杨中学作为区西部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实验示范作用。
2007年学校通过普陀区教育局的严格评审,被评定为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台阶,扩大了在普陀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曹杨中学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国家培养了三万余名优秀的初、高中毕业生,其中800余名华侨子弟,校友遍布五湖四海。
 
一、办学优势
1、曹杨中学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3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对学校的发展给予厚望。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是一旦学校有所起色,比较容易获得社会与家长的信任与认可。
2、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学校文化概念群:“担当责任、自主力行”的办学理念,“爱国、精业、乐群”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教风和“勤奋、求真、进取”的学风,并在学校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赋予新的内涵。
3、学校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特色课程,并得到了比较好的传承。如“礼仪美育”、射击、手球、合唱、头脑OM。
4、学校德智体美劳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学校,中华传统美德全国百佳示范学校,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普陀区德育先进学校,普陀区绿色学校,普陀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
 
二、面临难题
1、学校定位问题
作为普陀区老牌区级重点中学,在转制期间失去了一些发展机会。2006年重新恢复公办体制,并评为区级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如何发展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2、文化认同问题
创建于1953年的曹杨中学,在60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
概念群,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近10余年间,由于学校转制、大量引进外省市教师等原因,学校文化比较繁杂,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价值观。因此,工作中显现出凝聚力、合力不足的现象,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12、2013两年,学校还要承担区域教育布局改革需要,从梅川中学转过来的教师近20名,这也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严峻的挑战。
3、教师队伍问题

现有教师:98人 平均年龄:41岁  
①年龄情况                
年龄段 21-25岁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1-55岁 56-59岁
人数 7 2 15 24 17 23 8 2
②职称情况                
项目 高级 中级 初级 未评 40岁以下高级 40岁以上高级    
人数 41 47 4 6 11 30    
③学历情况                
项目 硕士
学位
本科 专科          
人数 6 87 2          
 ④骨干教师
情况
               
项目 市名师后备人选、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高级指导教师 教学能手 班主任标兵        
人数 1 4 16 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领军人物缺乏。学科带头人只有1名,高级指导教师4名,这对于曹杨这样规模和层面的学校来说比例太小。各学科内具有号召力的骨干教师匮乏,对学校学科建设造成了比较大的阻力。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也显得不合理,成熟教师比例过大,职业倦怠感比较明显。此外,学科结构也不尽合理,有些学科人员严重超编,有些学科缺编严重。个别学科整体薄弱。
中层干部队伍经过一定的调整,在机构上日趋完善,需进一步优化。
4、课程建设问题
目前学校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课程改革还缺乏深度,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还不够丰富,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改革。
 
第二部分  理念、目标和策略
 
一、办学理念
曹杨中学上世纪90年代提出“责任与自主”的办学理念,逐步演化为“担当责任,自主力行”。
责任:做份内之事,担应负之责
自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担当责任:每一位曹杨人都应该拥有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自主力行:每一位曹杨人都应该做到在社会使命感的驱动下,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知行合一、有所创新,成为能负责、有作为的现代公民。
 
二、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质量稳定,特色凸显,开放融合,在市里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办完中。
质量稳定:教学水平良好,教学效果明显,教育质量稳定,社会认可度较高。
特色凸显:架构起具有曹杨特色的课程体系,初步凸显学校特色。
开放融合:视野开放、资源开放、评价方式开放;科技与人文融合、三类课程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
   2、学生培养目标:将曹杨学生培养成为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具有责任意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
内外兼修:厚德博学,自信大方。
知行合一:强学力行,学以致用。
人文素养: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艺术、哲学、文学及语言文字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提升人文知识素养、人文道德素养、人文情怀素养和人文实践素养。
科学素养:掌握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熟知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3、教师培养目标:培养厚德修身,博学勤思,精于合作,善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
 
四、发展策略
曹杨中学的办学思路为传承和发扬“含德之厚,报国之诚”的曹杨赤子文化,贯彻“担当责任,自主力行”的办学理念,提升内涵,兼容并包,发展特色,可持续发展。
提升内涵:依法治校,各项管理科学规范,培育学校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各项机制上积极创新。
兼容并包: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广聚众人之智慧,挖掘整合教育资源,凝练成果并强化辐射作用。
发展特色:梳理学校特色优势,寻找突破,集聚力量,重点打造,初步凸显学校特色。
持续发展:立足学校发展现状,进行清晰合理的发展定位,与时俱进,寻求学校的主动发展。
在未来的三年中,学校将采取以下发展策略。
1、以科研为引领,不断提升办学实效
充分发挥科研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等各方面引领作用。加强校情研究,学习研讨各级教育发展政策、规划精神,研究国内外教育成果,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学校各层面的问题。研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定位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开展课题研究,科学地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科研管理和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工作品质。
2、优化课堂教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认真落实“担当责任,自主力行”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过程监控,重视规范、关注细节;开展教学改革,传承好曹杨中学“三个三”的教学特色,即上好三课(新授课、复习课、专题课),做好三题(例题、习题、试题),抓好三衔接(初高中、各年段、中高校),提升教学实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个别化指导;关注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知性合一,学以致用。
3、完善课程体系,初步凸显学校特色
开足开齐三类课程,完善现有课程体系,贯彻办学理念,落实培养目标,初步凸显课程特色。立足学校实际,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丰富学校课程,梳理并着力建设学校传统特长课程,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征的绿色能源、国学经典、国际理解、礼仪修为四大课程体系;扎实实施研究型课程,将之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将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
4、加强德育工作,探索校本德育途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深入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重点,深入开展富含“责任与自主”底蕴,彰显 “礼仪修为”特色的德育活动,优化育人队伍、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育人环境。以学生行为礼仪养成和自主发展能力培育为抓手,培养学生形成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针对教师队伍所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三年里,加强青年教师的引进,改善队伍结构;在教师培养上,注重引进与自培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整体规划,设计教师发展梯队。为教师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打造强势学科,提升教师发展空间;聚焦骨干教师,着力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和特色教师队伍。
6、加强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发展合力
梳理学校60余年形成的文化概念群,凝练曹杨核心文化,加强“三风”建设,弘扬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热情,明确价值导向,以目标激励、制度规范、文化凝聚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认同。加强健康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校园环境、学习环境和办公环境,注重仪式活动、宣传媒体的隐性教育功能,潜移默化传递正能量。
7、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对学校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体运筹,合力配置,实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各项工作;健全干部选拨与考核机制,完善学校管理机构,优化组合,重心下移,加强民主管理,充分释放机制活力,提高管理实效;健全评估制约机制,强化动力机制,完善运行机制,激发管理活力,创建富有特色的校本管理模式。
8、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助推学校发展
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家长、校友、高校、社区等多方资源构建“大教育”环境,构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源体系;在构建学校“大教育”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批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相对固定的校外伙伴,为学校提供技术、实践基地、交流互动等方面的支持。对已经建立起合作关系的校外伙伴,要加强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合作过程的管理,积极探索与校外合作伙伴交流合作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社会资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  学校改革发展项目
学校以科研为引领,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育人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与途径,架构具有曹杨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精进的教师团队,建设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创设先进独特的学校文化,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项目一:科研引领学校发展
一、项目目标
立足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各方面工作。规范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形成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的研究氛围。加强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向内涵发展。
二、负责团队:科研室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课题研究,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并完成学校重点课题——市级课题《班级授课制下个别化订正方式的研究》、市教育学会课题《绿色能源实验室》、区级课题《高中礼仪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等。鼓励教研组、教师个人申报课题,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关注教育创新的研究,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育人模式的改变,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开发新课题,如校本课程的构建、作业设计等等,使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紧跟时代的潮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实效
进一步修整、完善和落实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上海市曹杨中学项目选题与申报制度》、《上海市曹杨中学项目的经费制度》、《上海市曹杨中学成果验收的制度》、《上海市曹杨中学科研奖励及处罚方案》、《上海市曹杨中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等,切实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应用归纳总结,为评估验收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提炼科研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让更多的老师受到启发,共享研究成果。
(三)营造科研氛围,打造科研骨干队伍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竞争、求实的教科研氛围,做到人人参与科研。科研室做好科研情报的收集工作,定期向教师宣传最新的教育科研信息,使学校的每位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变观念,形成“教育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结合常规教科研活动,充分利用每周校内的教研活动,收集、反馈实验中教师的普遍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强课题微型研究,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困难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使课题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
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科研沙龙活动,进行科研实务培训。每年开展科研年会活动,注重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向每位教师推荐教育或教学专著,辅导教师写好教学随笔反思,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坚持上网阅读。
四、预期成果
1、完成学校现有重点课题的结题工作,将科研成果发表或出版,进行成果推广。
2、建立一支稳定的科研骨干队伍,能在学校重点课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或者能承担区级以上个人课题。
3、学校有良好的科研氛围,每位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科研论文或案例的撰写。
 
项目二:着力提升教学实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开展质量监控,规范教学行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和需求,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二、负责部门:教导处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常规是落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工作规范,是实现教学目标、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基础,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要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起。在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检查上从严要求。在要求教师严格执行《曹杨中学教学规范》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教案检查、推门听课、作业情况抽查、日常巡视等方式,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总结评价等教学常规管理和过程监控。
建立校级教学视导机制,由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联手,定期分年级开展为期一周的教学视导,通过听课、查阅资料、检查教学案、检查学生作业、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较全面了解教学现状,总结教学经验和反思寻找不足,继而进行有效干预。
重视对考试和质量分析的管理工作,修订监考制度和考试要求,加强命题管理,提高命题质量。月考由教研组长负责安排,备课组长命本学科本年级的考试题目。联考由联考执行学校统一安排。期中、期末考试由教研组长负责安排,备课组长“背对背”命题。命题人要保证命题质量,杜绝用陈旧试卷,网络下载试卷。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如有目的、有图意泄露题目给学生,一经查实,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统一评分标准,阅卷任务分配,保证本组教师按时按质完成阅卷。安装网上阅卷系统,升级数据分析系统,及时进行各层面的质量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二)开展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
关注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组织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前沿信息,注重学科建设和校本教研,切实转变教学观与学生观,构筑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平台,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学、交流、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定期组织开展校内和跨校教学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 “担当责任,自主力行”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课程标准要求,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完善学生学习方式为特征,以“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为标志,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结合市级课题《班级授课制下个别化订正方式的研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作业设计》等尝试分层布置作业,并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订正辅导,为学生提供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指导。
在规范常规工作基础上,传承好曹杨中学“三个三”的教学常规要求,即上好三课(新授课、复习课、专题课),做好三题(例题、习题、试题),抓好三个衔接(初高中衔接、年段衔接、中高校衔接),关注细节,努力营造“和谐、务实、高效”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教学实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拓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课堂知识延伸,丰富学习途径
为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与能力,注重课内知识的课外延伸和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多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开展学生自主实验
针对理科类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巩固,而课堂内时间有限的问题,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利用中午、自修课、放学等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进行实验。教师编写校本化的实验手册,提供学生参考。制定教师实验室轮流值班制度,在学生需要时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每年寒假期间组织科技冬令营,学生自愿参与,鼓励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开展趣味实验和科技探究活动,巩固学习知识。
2、注重知识实际应用
开发各类学科拓展课程,如应用文写作、物理创新、新闻评述等;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如蒋巷村实践基地、吉博力实践基地等,供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社科类研究等;每年开展暑期夏令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演讲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拓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四、预期成果
1、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
2、建立校内教学视导制度和实施办法。
3、形成学生自主实验实施办法。
 
项目三: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一、项目目标
根据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确保三类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负责部门:教导处
三、主要措施
(一)开足开齐三类课程
严格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并根据计划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曹杨中学课程计划》合理规划,确保各类课程按规定课时在各年级段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1、校本化实施国家型课程
落实学校“责任与自主”办学理念,以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完善学生学习方式为特征,以“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为标志,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执行上级课程计划,落实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校本化安排教学的进度,编制讲义、练习和测试内容、测试标准等,切实开展国家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实践。
2、特色化建设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的全面实施,使学校拥有了一定的课程自主权,是落实办学理念、彰显课程特色的有效载体,但同时也是对学校领导和教师课程能力的考验。我校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内部与外部资源、显性与隐性资源,以“绿色能源课程”、“国际理解”、“国学经典”、“礼仪修为”四大课程为核心,加强学校拓展型课程的整体规划、框架设计,努力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显现出鲜明的课程特色并与学校发展目标、培养目标相匹配。
3、自主化开发探究型、研究型课程
学校探究型、研究型课程结合“担当责任、自主力行”的办学理念,以责任教育和自主教育为立足点,学生自主开发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进行开发实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探究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从中培养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经验并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学生在研究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学校课程管理
1、组织保障
为充分保障课程的实施与推进,学校成立课程管理机构,明确任务、各司其职。课程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导主任,科研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全各门学科,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前提下,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制度保障
学校对教师开设的拓展型课程、探究型(研究型)课程,进行审核管理的制度。各类课程的开设之前必须提前申报,对开设课程的名称、内容简介、必需的工具条件,上课地点、考核方式等进行说明。在审核时,学校课程管理小组还综合考虑开设课程的年级总学生数、能提供上校本课程的教室总数和相关专用教室总数、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总数等,合理确定该年级应该开设的选修课总个数。从而确保开设课程符合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的实际需要、符合学校软、硬件设备设施。
3、课程评价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重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增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或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将评价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我校努力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教师评价内容主要有: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3)促进课程发展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为基点,以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促进师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的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有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学载体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因此,主要通过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及课程实施效
果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四、预期成果
1、制定《曹杨中学课程计划》
2、制定《曹杨中学特色课程计划》
 
项目四:探索有效德育途径
一、项目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深入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重点,深入开展富含“担当责任,自主力行”底蕴的德育活动,优化育人队伍、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育人环境。以学生行为礼仪养成和自主发展能力培育为抓手,培养学生形成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负责团队:政教处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德育管理机构
完善以校长负责,政教处、教导处、年级组、团委学生会、大队部为主要实施部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教师、艺术辅导员为专业支撑的,条块结合的德育组织实施体系。
完善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主管理机构,搭建学生自主管理平台。遵循三级教育阶段目标,以政教处、团委为主导,以初中学生协助管理、高一学生干部参与管理、高二学生干部组织管理、高三学生干部负责管理为原则,成立学生自主发展社。

分管德育校长
政教处 年级组(部) 团委 大队部
班主任、音体美教师、心理卫生教师、 班主任、学科教师 学生会
主席团、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宣传委员会、文体委员会、权利保障委员会、秘书处
 
(二)丰富德育课程体系
以政教处为主,依托教导处、科研室,建立政教主任、德育专管员、班主任、心理艺术等专业教师以及全体老师为构成的德育教科研团队,深化德育理论研究和实施途径的开发。
以《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重点,以普陀区情为依托,以学校自主教育和礼仪教育特色为抓手,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进一步发掘政治、历史、语文等基础学科课程中的德育内涵,突出不同学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重点,探索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学生特点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丰富主题班会、时政教育、国旗下讲话等基础德育课程的内容;开设《礼仪美育》、《中华传统美德》、《<三字经>今解》等拓展型德育课程;落实细化校本德育课程中的每月主题教育课程、年级段主题课程、生活拓展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及校外德育大课程,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市级影响力的我校“礼仪教育”德育“一校一品”精品德育课程。

上海市曹杨中学“行为礼仪”德育课程
教育目标 通过开展行为礼仪课程教育,培养遵纪守法、友爱守信、严谨治学、勇于担当,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理性思辨、自我超越行为特征的具有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曹杨中学学生。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校本目标
基础型
课程
语文 文学中的古典礼仪 通过学科渗透行为礼仪教育。
英语 西方现代社会礼仪
政治 公民礼仪道德
历史 礼仪的演化进程












“文明礼仪、规范行为、队风向上、雏鹰争章”(初中部) 分阶段、分主题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礼仪行为。
“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学会学习”(高一年级)
“遵纪守法、刻苦耐劳、富有爱心、开拓创新”(高二年级)
“诚实守信、意志坚强、勇于实践、理想远大”(高三年级)




礼仪美育 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结合古今、中外文化礼仪,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落实道德教育。
《三字经》今解





“树道德规范,展文明风采”(二月行为规范主题月) 以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为主要教育内容,以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板报宣传、视频制作、专题授课、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使学生掌握礼仪知识、自主实践礼仪内涵。
“新学期谈礼仪”主题班队会(九月新学期系列教育之一)
“重阳节孝亲敬老”主题教育
“美丽心情、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内含人际交往主题)





学校行为规范值周实践
“我们的山路”交通礼仪宣教
“我做一天厨师长” 实践活动(含就餐礼仪内容)
 



“我是文明社区小成员”社区礼仪宣传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明确社会责任,提升自主意识,践行规范礼仪。
“赤子公益,敬老先行”敬老服务
“交通礼仪你我他,行路安全靠大家”交通礼仪
维护




“赤子曹杨走蒋巷——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究”之“和谐农村建设中人际关系的建设研究” 传承中华美德,探索礼仪教育新模式。
         
 
(三)促进自主能力养成
丰富学生自主发展社的内涵,创新学生自主发展社功能。以《上海市曹杨中学礼仪规范》为基础落实学生自主发展社对于学校常规执行和检查,并以此达成律己律人,体验岗位职责达到教育目的。将自发社对班级两操、教室卫生、保洁区、个人仪表、遵章守纪的检查与文明班级评选活动相结合,作为重要指标。将自发社常规检查工作与个别学生帮扶工作相结合,以点促面带动学生干部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和全体学生规范养成的整体发展。
(四)推进学生心理和谐
推进心理教师专管的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前瞻性研究,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畅通心理危机转介渠道,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不断优化心理辅导课程,有效防范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落实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达标工作,创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进一步推进“温馨教室”建设,力争成为区“温馨教室”示范点,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五)建设健康校园文化
在班级建设中,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切入点,继续建设以“担当责任,自主力行”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进一步推进 “温馨教室”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在美育节、科技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中,以及OM社团、文体社团等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在各方面的才能,强化各级学生组织在活动中的组织主体作用,营造浓厚的责任、自主氛围。在学生社团活动中着眼于不但让学生感受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体验,同时强调在活动过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的建立和培育,落实生命教育工作。通过各类校园文化的建设,拓展学校德育的途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感。
(六)建设德育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德育能力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人文素养。建立德育骨干队伍发展序列。以“普陀区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为引领,校“班主任工作室”、“青年教师工作室”为依托,培育班主任德育骨干。以多种形式,发挥优秀班主任示范辐射作用,形成一批德育骨干教师梯队。
(七)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整合体育俱乐部、影视基地、军训学工学农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高校和高新科技企业,尤其是“普陀大学堂”等校内外教育资源,开拓自主创新活动平台,使学生在校园内孕育的自主能力对外辐射,服务于社会。促进学生形成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自主创新发展。
(八)构建德育评价体系
通过探索实践,构建以体验过程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双重评价作为评价内容、以受方评价为主,自我评价(包括学生自评、集体互评)为辅的评价途径,以学生“成长手册”手册作为评价主要载体,以评选单项优秀学生作为评价标兵,将评价结果作为“三好学生”、“先进班集体”等个人集体综合奖项评定的重要依据的评价体系。建立“赤子”奖学金和“赤子足迹”荣誉奖励制度,追踪学生发展轨迹,奖励具有曹杨特质的优秀学生。
四、预期成果
1、形成校本德育体系。
2、构架起校本德育社会实践体系。
3、德育教师团队初具规模。
 
项目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项目目标
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提升师德师风、提升专业素养等综合素养和曹杨中学所要求的教师素养,打造骨干教师和特色教师队伍,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二、负责团队:人事处、教导处
四、主要措施
(一)优化队伍结构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98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高级教师41人,一级教师47人,初级4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2%;一级教师占48%。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6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5%。单从职称、学历方面看,我校教师队伍处在全区的上游水平,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显得不尽合理,成熟教师比例过大,职业倦怠感比较明显。此外,学科结构也不尽合理,有些学科人员严重超编,有些学科缺编严重。因此,在未来的三年中,加大力度引进青年教师,提高年轻教师比例,同时通过招聘和岗位调整等办法,调整学科人员比例,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日趋合理。
(二)加强校本培训
学校立足学校实际,以教师为本,根据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学校教师培训规划,积极开拓教师培训渠道,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各类培训机会,通过专家辅导,教学实践、经验交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激发他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个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所教学科的需要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方式,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得到进修提高的机会。
1、成立学科专家指导团队
聘请各学科上海市、区专家组成“曹杨中学学科发展指导专家团队”,每月1-2次来学校听课、旁听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参加教学论坛等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把脉,并提出专业建议和指导,帮助教师发展。
2、加强教研、备课组建设
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教研组和备课组。只要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抓实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就有了可落实、可评价的载体。所以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既能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很好地使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一举两得,我校新三年将把这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备课组每两周要进行一次固定时间、地点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学方法,采取合理、正确、有效的措施引领全组教师共同提高,教研组要对备课组的活动作出指导性评价。
3、立足课堂岗位练兵
坚持以课堂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主阵地,以提高教学实效为主要评价指标,开展岗位练兵。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经常性的课堂教学交流,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让教师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坚持“教学反思”、“教学视导”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课堂教学反思的论文,论文内容可以是课堂成功经验的介绍,也可以是课堂失败教训的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校级视导听课,发现优质课向全校展示,为教师展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机会,并以此作为选拔骨干教师的重要依据。
与校内外、区内外甚至国内外学结成教学研究联盟,经常开展跨校教学交流研讨,为教师开拓眼界,搭建展示平台,鼓励教师立足课堂,拓宽视野,自我提升。
3、师徒带教传承经验
采用以老带新,新老互助,教学相长的方式,推行校内带教制度,给新进校的教师安排学科和班主任带教老师。带教教师的任职条件要求是热爱教育工作,勤奋诚恳,乐于奉献。带教时要能做好详细的带教计划,扎实指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严格要求做好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被带教老师要定期听师傅的课,认真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工作,并定期完成教学反思,上好汇报课。通过校内带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进行培训,传承曹杨踏实,严谨的教学传统,弘扬曹杨“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
4、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随着学校的发展,近几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中青年教师比例过小,使教师队伍出现结构性“断层”,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将在未来的三年中大规模地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也将成为曹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头戏。学校将采取“师徒带教”和“青年教师沙龙”等方式,通过观摩、实践、反思、研讨交流等培训活动,帮助他们尽快站稳讲台。同时,要善于发现鼓励青年教师中的好苗子,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冒尖,迅速成为成熟起来。
(三)培养骨干领军教师
学校虽然拥有较高比例的高级和中级教师,但缺乏各学科内具有号召力的骨干教师,全校学科带头人只有1名,高级指导教师4名,区教学能手16名。这对于曹杨这样规模和层面的学校来说比例太小,会对进一步开展的强势学科建设造成了比较大的阻力。为此,学校将采取知名学科专家担任导师进行个别化辅导,“任务型”项目培训为特征的“个性化孵化”方式,着力在各学科中打造出一批一专多能,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教师。争取在未来三年中拥有特级教师1—2名,区学科带头人2—3名。
(四)培养特长教师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将是曹杨中学未来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学校将以现有的特色课程为参照,培养具有科技、环保、艺术、跨学科潜质的特色教师。主要以自培为主辅以优秀人才的引进等方式,依托高效和科研机构培训特长教师。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支师德、专业和创新能力都过硬的特长教师团队。
四、预期成果
1、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教师整体素养显著提升。
2、培养1-2名特级教师和2-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
3、初步形成一支特色教师团队。
 
项目六:建设曹杨特色文化
一、项目目标
梳理并凝练学校核心精神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校园环境建设、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彰显“爱国、精业、乐群”的精神风貌,实现文化认同。
二、负责部门:学校各个部门
三、主要举措
1、提炼学校核心文化,形成价值认同
梳理曹杨中学60余年办学历史中形成的校训、办学理念教风、学风等文化概念群,通过开展曹杨精神大讨论等活动,提炼学校的核心文化,传承曹杨积淀六十年的勤奋、扎实、百折不挠治学精神,凝聚人心,引领学校价值取向。
通过规划的讨论、制定、宣传,以明确的目标与发展前景凝聚人心,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认同。学校将进一步细化学校规划,就开展的实验项目的具体步骤和措施进行广泛座谈、研讨,使广大教工对学校的长期和分阶段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此激发教师对学校发展前景的信心和自主参与的意愿。以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来规范全校师生的行为,通过“教与学”的制度规范建设来实现“全面、全员、全程”的教学质量管理,提高育人的质量,通过学校的发展来凝聚人心,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认同。以有优良的曹杨精神的传承和“尊重、民主、平等、和谐”校园文化的打造,来引导师生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认同。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校园风气
进一步强化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成果,提升学校文明素养与精神品质。加强“三风”建设,大力倡导曹杨精神,建设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弘扬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热情。2012年年底是十六届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届末验收。2013-2014年是新一届(十七届)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学校以“六三四一”的模式积极争创上海市文明单位,即,“六园”同创,“三风”同铸,“四方”同力,“共建”同辉。六“园”同创,指的是共同建设平安校园、礼仪校园、绿色校园、阳光校园、健康校园、人文校园;“三风”同铸,指的是共同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四方”同力,指的是党、政、工、团同心合力,各司其职,共育文明和谐之花;“共建”同辉,指的是学校与社区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进一步强化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成果,总结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特色,在“礼仪校园创建”项目获2011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创建文明单位(和谐校园)优秀项目提名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礼仪校园,凸显师生重礼仪、守诚信,思想与行为显现出鲜明的“四自主,三责任”意识。通过筹备和举行曹杨中学六十周年校庆,通过校庆专辑、校刊、网页、橱窗、新生参观校史陈列室等方式宣传学校的创业历程、办学成果、校友成绩;邀请曹杨老同志、校友回校讲座。通过这些活动学校使师生重温曹杨的发展历程,感受 “同心同德、踏实进取、以校为荣、为校争光”的曹杨精神内核及其强大的精神力量。
依托初中的礼仪美育课程和高中的礼仪实践课程,营造了整个校园的礼仪文化氛围。学生接触到了丰富的审美对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在礼仪实践活动中了解了常用礼仪的许多基本准则,并且也外化到了自己的行为举止中,提升了学生的气质和个人素养。
3、精心进行文化设计,建设优雅校园环境
对学校主题色彩、标示、标志性建筑、小品、绿化等进行整体形象设计,让校园处处呈洋溢优雅氛围的同时,让环境建设与学校文化高度协调并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完成学校校史馆的设计和建设工作,让校史馆成为曹杨人心目中牢记历史、传承文化、展望未来的地标。加强学校的墙面、橱窗、校刊、网络等宣传阵地建设,使之成为弘扬曹杨文化的重要渠道。
  四、预期成果
1、师生对学校文化和精神认同度高,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核心价值观。
2、校园环境优雅和谐,文化创意具有积极的教育功能。
3、完成校史馆、汇智门、绿色能源展示廊建设。
4、初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项目七:构建高效管理体系
一、项目目标
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及配套三个文件精神,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流程、评价体系和管理机构,加强过程监控和反馈,提高管理效率。
二、负责部门:校长室及学校各部门
三、主要措施
1、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推进民主管理。
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及配套三个文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促进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丰富公开形式,提高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学校重大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决策,校务委员会由学校党政负责人、教职工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行使决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学校课程、校内督导评价、教职工和学生的权益保护等等。认真完成第八届教代会改选,在教代会闭会期间,除了工会完成部分职责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工作,成立教代会中心组,充分保障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和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建章立制、规范流程,加强过程监控
学校从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及其它管理过程,从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管理体系,重新审视和修订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制定岗位工作标准和程序,制定并实施部门工作调研制度,检查、监督、其执行情况,随时监控学校的的管理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并予以反馈,以此规范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坚持服务育人的理念,坚持教育教学设施效益最优化理念,全方位优化教育教学服务,营造以人为本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后勤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制定学校的总章程,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追求等都纳入总章程,并提交教代会讨论表决,为特色学校健康有序的运行提供保障。各部门对现有的制度重新进行梳理和完善,以适合学校的特色发展。将完善后的制度等汇编成册,与教职工密切相关的内容制作成操作流程图在校园网上公示,保证教职工人人知晓,便于执行操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辅助系统,形成常规管理与创新管理相结合的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体系;逐步实现无纸办公;进一步推进校园网工程建设。完善校园网的功能;制定确保校园网正常运行的一系列操作规范,使各部门人员均能明确本岗位的操作要求和必须进行的基本操作,保证校园网各系统的正常运转,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3、优化机构、责任到位,提高部门执行力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对现有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重组和调整。随着初中部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政教处、教导处专设副主任分管初中部相关工作;增设初中各年级组长和大队部加强年级管理和队的建设。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建立对外交流中心,负责国际理解课程和对外交流工作。开始策划筹建课程研究中心。厘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部门负责制并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进一步下放权力,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予他们发挥才干的空间。
4、完善评价、明确绩效,健全用人机制
根据教师自身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贡献作出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奖励。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打破教育战线“大锅饭”模式,逐步地、适当地拉开分配差距。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按照“结合校情、建立机制、优化结构、严格聘任、改善待遇”的原则,制定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健全用人机制,形成 “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管理体制,完善原有的聘任制度,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起灵活的、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打破终身制。根据学校的教学规模、任务、目标设置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聘用条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岗位数量、职别和性质控制和调节教师队伍的规模与结构;通过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岗位变动来建立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灵活有效地组织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双向选择,学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聘期可长可短,职位能上能下。对不能胜任的可以解聘,期满以后确实不能胜任的可以终止合同,不再聘用。
创新干部选拔机制,每年为有志于参与学校管理的教师提供自我推荐、竞争上岗的机会,学校党总支和校长室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这些教师进行各方面素养的全面考核,通过考核的教师将进入相关科室以助理身份进行实习锻炼,实习期满再进行考核。同时,学校也对特色项目推行专人负责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人才、锻炼人才。
四、预期成果
1、完善曹杨中学干部选拔制度。
2、制定曹杨中学绩效改革分配方案。
3、梳理学校各规章制度。
4、优化学校管理机构。
 
项目八: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一、项目目标
充分发掘社会资源,架构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社会环境,建立长期交流的校外合作伙伴,探索出校内外合作的有效路径,共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提高育人效果。
二、负责部门:校长室、政教处、教导处
三、主要措施
1、挖掘教育资源,构建立体教育体系
学校在构建与社区、高校、兄弟学校、校友、家长联动的“大教育”环境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合作内容与模式。作为普陀区打造优质教育圈、链、点中西部的一所重点学校,曹杨中学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为“长征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最初发起单位和首届会长单位,学校继续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在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联动与互补上做出有效的探索;加大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在社会教育资源与素质育人的整合与发展上及育人模式做出有力的探索。学校围绕“担当责任,自主力行”办学理念下建设的礼仪美育、绿色能源、机器人等学校课程,有效地了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高校的技术支撑。学校力争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互动平台、校园网、学校微博,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互动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家长日”和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以学校为主导、整合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网络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班主任老师采用传统的走访或电访外,通过网络等新途径完善与家长联系的手段,构建全方位的家校信息互通网络。开展“孝亲敬老”活动,规范学生家庭礼仪行为,进而明确自身家庭角色定位,协调家庭成员关系。通过“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畅通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家庭责任感,进而强化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充分发挥青少年中心等校外活动基地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市区各级教育基地,尤其是“普陀大学堂”,以及社区组织、校友会、家长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力量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贯通,引导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志愿者服务、文艺和科技等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中了解、适应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绿色能源、公益生活”为学校项目活动理念,积极开展“绿色点亮社区”等特色项目,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活习惯和服务社会的公益道德观。
2、搭建交流平台,对外辐射教育成果
进一步加强共建共享工作。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与社区共建要有计划,有经费保障,有时间进度安排。学校将依托长征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和电影教育基地定期向社区开放。
举办各种对外展示活动,交流办学成果。如:举办学校科技节,展示学生科技成果;区域性课程绿色能源实验室课程的展示活动;英国大使馆文化交流处的校际连线的教育项目活动;学校合唱队等团队参加国际比赛活动;沪港杯英语辩论赛;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地有好学校的交流等等。2013年,在曹杨中学建校60周年之际,曹杨中学将举办中英、中外校长论坛,基础教育对话等,围绕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有效性等进行专题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良好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推进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扩大学校影响力,积极传播中国文化都有重要作用。
开展好区域共享课程,向兄弟学校学生开放。在师资、课程、特色项目、设施设备等方面对曹杨中学附属学校提供支撑,为附校的发展提供帮助。
四、预期成果
1、构建曹杨中学社会教育资源体系。
2、开设好1-2门社区共享课程。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科研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二)全员参与,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要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和家长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中来,通过广泛的征询、论证、研究,制定出科学性与个性化协调统一且富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学校发展规划。全校师生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三)明确目标责任,做好分期规划实施
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将在每学期初围绕三年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学期实施意见,并把具体工作目标逐一落实到各处室、各年级(组)中去。学校将于每学期结束前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对没有落实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加以整改。
(四)注重服务保障,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针对学校电脑、投影仪、网络、体育设施、实验器材等硬件设施功能老化、配备等问题,制定计划及时更新。加紧进行绿色能源配套实验室建设,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保障。加强消防设施、路灯、围墙、下水道、道路、电缆、监控技防设备改造,排除学校安全隐患。提升食堂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健康、可口的饭菜。
(五)重视评价引导,认真做好调控监督
1、建立规划项目责任制,分别设立总课题项目与课题子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每阶段向校务会、专家指导组汇报一次工作进展及目标达成情况。
2、建立评价小组,由专家、教代会代表、学校干部、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组成课题进展评价小组,每阶段对课题项目实施作一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3、成立学校规划落实工作领导小组,每阶段根据课题实施情况与实效,提出调控方案。
4、课题经三个阶段后,聘请专家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人员对课题作总结性评价。
规划分阶段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  研制和认同阶段(2012.2-2013.8)
总结发扬我校校本教研和教育质量改进工作的经验,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新三年规划的制订,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各部门都承担相应的子课题,明确规划的理念、目标、措施,撰写各部门的工作规划,学校对各部门提供指导意见,整合各部门的资源。通过教代会广泛征求意见,以求对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新三年规划的完善和认同。同时,为实施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  实施和发展阶段(2013.9-2014.8)
围绕办学目标全面推进规划的阶段。学校将在每学期初围绕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建立规划项目责任制,并把具体工作目标逐一落实到各处室、各年级(组)中去。负责部门要在每阶段向校务会、专家指导组汇报一次工作进展及目标达成情况。学校将于每学期结束前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对没有落实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在限期内加以整改。“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要根据每阶段根据课题实施情况与实效提出调控方案。
第三阶段  成熟和示范阶段(2014.9-2015.8)
不断提炼和总结经验,最终达成学校创建目标并能实现较好辐射成果的阶段。先对规划各条目进行校内自查,再聘请专家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人员对规划各子项目作总结性评价。八个项目的探索与实践完成情况好,有成效、有成果。全校师生人心齐、士气正,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社会认可度高,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下一轮目标实现规划,向着更高的办学目标迈进。
 
 
 

联络方式

电话:021-52707033
地址:祁连山南路1069号
邮编:200333
邮箱:caoyangms10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