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杨中学_理论学习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旗飘飘> 理论学习



普陀区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工作思考

曹杨中学 周刚
为全面贯彻落实普陀教育“三化一强”战略,促进育人模式创新和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根据《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和《普陀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普陀区教育局制定了《上海市普陀区教育优质化“十三五”专项规划(2016—2020年)》。
第一部分 《“十三五”专项规划》中关于中小学德育的顶层设计
一、“十二五”时期全区德育工作的成效与优势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建立了理想信念、民族文化教育、公民素养、健康人格四大系列及伟人教育、普陀魂;农耕文化、节庆文化、普陀韵;礼仪美育、现代公民教育;职业生涯启蒙与规划、普陀情、生活的准则、心理健康教育11类课程构成的区域德育课程体系。
2、确立了布局合理、层次定位清晰的各学段纵向衔接;“红色学堂”、“创新学堂”、“河湾学堂”、“田园学堂”、“公益学堂”五个学堂横向贯通;校内外教育有效融通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体系,普陀大学堂项目成为区域德育工作的新品牌。
3、构建了由德育管理、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心理教师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序列,形成了区班主任中心组、区青年班主任沙龙、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等优秀班主任培育机制,区域德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建立了德育联合视导、学科德育专管员制度,探索形成了体教、医教、科教、文教、社教结合的合力育人机制。
 
二、目前全区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瓶颈
1、区域德育品牌整体推进力度有待加强;
2、教师的师德和育德能力有待提升;
3、学科德育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瓶颈问题有待突破;
4、全社会参与支持德育的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
 
三、“十三五”规划中德育工作目标
1、区域德育一体化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全过程,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具有区域特点的德育内容体系丰富完善。德育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特色详明,整体提高。基本形成课内外两翼齐飞,校内外合作并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的全程育人和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2、学生艺术素养培育机制不断完善。全区各校艺术设施设备配置达到市统一配置标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学校美育推进机制完善。“文教结合”不断加强。学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学生参与面扩大。高品质的区本、校本艺术课程体系基本建立。学校艺术“校校有一品”,区域艺术有“一特”局面基本形成。全国中小学艺术测评实验区建设形成新经验。
3、学生体质健康素质培育机制不断健全。设立24个体育项目、建设38个中小学体育“一条龙”,“体教结合”设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一校一特”。校园体育联盟建设规模扩大,足球、游泳等特色项目品牌影响力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一人有多技”、“人人有一强”得到落实。学生体质监测有效性提高,形成“一生一档案”、“一校一报告”。
4、学生生命健康素养培育机制不断完善。“医教结合”深入推进。“一校一医”配备到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卫生知识健康教育不断加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学生享有基础健康监测公共服务,初步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制度。形成卫生保健人员岗位培训系列。传染病、食品安全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到位,师生健康得到保障。
 
四、“十三五”规划中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1、“区域德育一体化”建设工程
(1)推进学生德性成长课程建设
以信仰自觉、文化自信、道德自律和人格健全“三自一全”为目标,加强区本德育特色课程的理论支持研究与框架体系建设,建立以信仰自觉为指向,以《伟人教育》、《红色寻访》为载体的课程系列;以文化自信为指向,以《农耕文化》、《节庆文化》《河湾文化》为载体的课程系列;以道德自律为指向,以《现代公民读本》《礼仪美育》为内容的课程系列和以健全人格为指向,以《乐商》《职业规划》《学习指导》为载体的区域德育课程系列。制定“十三五”学科德育推进方案,整体部署和推进区域学科德育推进工作,组织试点校开展分学科实验。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学科育人的研究和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课件、优秀教案等课程资源库。加强毒品预防教育课堂主阵地建设,为每所学校配备法制校长和一名校外禁毒辅导员。依托德育工作平台,发挥德育骨干教师作用,开展区学科德育联合教研、助推学科育人团队建设。优化国家课程、区域课程和校本课程,搭建分学段的课程建设经验的展示和学习平台,建立中小学纵向衔接的一体化区域共享课程机制,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横向协作的课程实践模式。
(2)加强普陀大学堂建设
以社会化、课程化、综合化、常态化为目标,整合利用大教育资源,衔接校内外教育内容,融通各方面教育元素, 努力构筑立体化教育,创建多元化的学生社会学习大课堂。促进普陀大学堂内涵深化。优化校外教育实践体系和学生成长通道,探索社会实践与课程教学融通的模式,开展新形势下的校外教育机构和场所以及社区教育等的功能开发与优化研究,加强普陀大学堂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普陀大学堂外延拓展。借力上海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所,总结研学旅行试点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区域研学旅行项目实施方案,推进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多样化建设。建立体艺学堂。挖掘一批区内外社会大课堂资源群、课程实践活动基地,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大课堂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普陀大学堂功能提升。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个性化资源配置、评价和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保障。
(3)注重学生成长导师培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和专业素养,能胜任“教书育人、重在课堂”教育新发展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实施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计划。依托区教师培训平台,将育德意识和能力纳入区中小学新教师职初培训和教师职后培训系统。成立普陀区班主任工作研究和指导中心。以专家团队建设为基础,以区班主任教研中心组建设为抓手,开展分片区研修活动,形成片区的特色研修项目。开展教师心灵成长项目。依托专业机构和专业院校,对分管德育领导、骨干班主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以及心理专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心理疏导能力。推进人生导师建设项目。建立德育高级的区域职称评审通道,为骨干班主任和德育管理人员的职称晋升提供政策支持和专业服务,确保德育高级教师达到50%。以项目化、梯次化和流动性为原则,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干部、德育管理队伍等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育。
(4)加强心智成长项目实践
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工作平台,依托中心、辅导室、辅导站等实体机构,加强联通联动,构建“1+N”的区、校、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通过课程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提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软实力。探索建立我区学校、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加强高危险青少年、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心理辅导,在全区建立家长心理辅导学校,系统开展先相关专题活动,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开展学生心智成长项目探索,完善教师心灵氧吧项目。结合学校心理教育实际开发心理活动短课程,推进心理微课群(慕课)建设。开展学生心理状况追踪体系研究与实践,每年出一份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报告,丰富心理健康信息资源库。建立专门学生群体数据分析系统。加强上海市心理健康达标校的区级管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常态化、持续化建设。
(5)开展文化滋养行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自信为目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行为规范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阶梯教育。通过阶梯阅读、阶梯学习,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群和特色项目群,形成各学段阶梯递进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实施“文化寻根”项目。组织学生以区域文化探寻为主线,开展寻访、调研等社会文化活动。推动人文校园创建。加强现代校园文化探索与实践。开展“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实施行为文化塑造项目。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将学生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加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学习宣传活动,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创新实践。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整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6)开展合力育人行动
以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共同体为目标,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优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成立普陀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发普陀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群体资源,通过家长委员会、议事会议等形式使家长成为学校、学生发展的共同体,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相互渗透、整体协调的育人格局。密切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互动。加强体教、医教、科教、文教、社教结合力度,积极吸纳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整合更多部门力量,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服务。开展学校与社区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提高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性和匹配度。完善校外教育工作体系。制订校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校外教育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少年宫等资源开放场所建设,建设开放性学生活动场所和项目。密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开展校外教育合作共同体建设。

2、“青少年科技创新和人文素养”培育工程
(1)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
——实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建设和完善普陀区少年科学院、普陀区小小科学探索院和学校、幼儿园分院的运行机制,聘请专家队伍,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参与科技实践,参加重大赛事,开展国际交流。加大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贴近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科技、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科技创新研究项目。每年举办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使青少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为形成普陀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做好人才资源的储备工作。
——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指导队伍培训计划”。推进区域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科技界及社会各界的人才资源,加强科普教育辅导员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1-2个科技创新教师名师工作室,吸引鼓励学科专家及社会优秀人才加入科技创新教育队伍。完善全区科技总辅导员五年内一轮岗位培训和学校自培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开设动手实验,加强动手制作教师的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建立健全符合科技教师队伍特点的评价、激励机制。
——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特色课程、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培育计划”。结合课程改革,构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科群,健全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系列。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构建新型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和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基地—高校”一体化课外活动运作模式。设立“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开展科技节、青少年爱科学月(周)活动,全区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覆盖率达90%以上。发挥普陀区青少年中心指导和服务功能,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和一批学校创新实验室,打造1—2个全市有影响的大型青少年科技活动或科技创新品牌项目,建成2-5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2)实施学校艺术教育行动计划
——统筹构建艺术教育新结构。加强艺术教育与诸育融合,促进音乐、美术学科与艺术教育互融共通,构筑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改进学校艺术类基础型课程,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发展艺术类校本课程,探索初中阶段综合类艺术课程,加强高中艺术欣赏课程。落实“区青少年艺术修养培训计划”,重点加强以“三团一队”为主的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扩大艺术教育的普及面,抓实“人人有一技”工作。以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申报评审为手段,促进艺术教育“校校有一品”项目的推进,形成本区学校的艺术社团品牌或特色。优化“艺术新空间”共享课程建设,构建区域艺术有“一特”的局面。
——整体提升艺术教师队伍能力。开展艺术教师岗位职务专业培训,提升艺术教师基本业务能力。整合艺术教师培训资源,以外聘、自培等途径为一线基层单位的艺术教师推送专业培训人员和课程。利用教研室、青中心等专业力量,以学生艺术活动项目建设带动艺术教师团队发展,建设好学校艺术教育总辅导员队伍。优化艺术教师培养传帮带工作,在已有的上海市“彩虹行动计划”艺术教育工作室和区骨干教师发展梯队基础上,构建一个领军人物凸显、各层级特色鲜明的艺术教师群体。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市中小学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推进市中小学艺术类学科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的遴选和培养成果辐射,推进高水平艺术后备人才培养。
——改革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重点反映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重点项目推进,以及中小学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等方面的情况,自评结果通过教育局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要求学校每年提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全面客观收集信息。
——推进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建设。落实完善《上海市普陀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研究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标准。通过实验试点校的试点工作,探索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有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艺术素质测评指标、内容,及时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研究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标准、测评指标和操作办法。开展建立学生“艺术学习档案”项目,记录每个学生的艺术学习过程及发展情况,作为学生艺术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
——深化文教结合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完善区内教育单位与文化部门的合作模式,尤其是艺术场馆、专业院团与学校艺术教育的衔接合作机制。建设一批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与项目,运用社会文化资源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学校、传习基地建设”项目,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引进国内外优质文化教育资源,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展示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支持文艺院团进校园,积极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参加全国、市、区的各类赛事及活动。
3、“学生身心健康素养”培育工程
(1)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行动计划
——推进“体教结合”发展。设立24个体育项目、推进38个中小学体育“一条龙”建设,在“体教结合”设点布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体育特长生后续培养、优秀教练进校园等工作和机制上形成新的突破。探索体育场地拓展增效。试点拓宽体育场地体量,扩大学生体育活动场所,建立校园体育场地开放新机制,实施学生凭电子学生证入校锻炼。建立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阳光体育驿站。
——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定期开展“校园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调研和监督。增加2所高中体育专项化试点。启动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试点,构建“套餐式”健身系列。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构建本区校外体育活动课程,规范校外阳光体育活动运作模式,开展阳光体育特色项目试点和推广,加大青少年体育健身社团建设。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养。加大区监测中心建设,提供“随时、多次、择优”体质监测,形成“一生一档案”、“一校一报告”。
——加强区域足球等项目联盟建设。推动足球项目普及发展,持续做好校园足球联盟建设。加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建设,选拔组建多级男女区队,研制足球专项培训方案,实施外教进校园工作,完善《普陀区校园足球游戏集锦》,开展校园足球、联盟足球区级竞赛和阳光足球文化活动,构建中小学生足球项目发展链,形成技能持续培养机制。
(2)实施学校卫生工作行动计划
——推进健康教育改革。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结合、科学发展、主导参与”原则,以“医教结合”为突破口,以健康教育改革为重点,促进学校卫生工作方式从注重监测防控向注重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群体服务向注重个体服务转变,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作,明确具体要求,形成工作规范,加强指导监督。
——加强卫生健康资源建设。推进“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加强健康教育资源建设,形成普陀区中小学健康教育分年级教学目标序列。整合区域人员、场馆资源,建立卫生专题健康教育资源清单,供学校选择。
——增强健康服务实效。每位学生每年定期接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组建专家指导团,提供有针对的健康服务。加强保健队伍培养,完善培训基本内容,形成专项培训体系。
 
第二部分 《2016年普陀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的年度要求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核心理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以信仰自觉、文化自信、道德自律和人格健全为目标的区域德育课程体系,主动对接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德育综改项目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统一认识,切实落实各级“规划纲要”精神
1、加强学习宣传。深入学习《普陀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普陀区教育优质化“十三五”专项规划》,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德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挑战。
2、切实推动区德育综合改革工作。44所试点校涉及8大类52个综改项目要按照协议要求,有序、稳步地推进项目实施。(曹杨有3个综改项目)
3、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督导评估指标》。学校要把本次督导评估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格局,全面推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4、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专项评估办法,重点优化学校德育评估指标;重点建设基于网络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即时评价机制;重点强化学校德育评估结果的运用。
 
二、整体推进,坚持课程育人
5、丰富与完善区本德育课程体系。积极做好《区域公民教育》课程的推进工作,举行《现代公民教育(高中)》教材首发仪式及小学、初中课程实施研讨会议;启动“河湾文化”课程的研发工作;启动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区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乐商》课程的研发。
6、推进学科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出版《德智交融 育人无痕——普陀区学科育人实践与探索》,提供学校学科育人工作推进的有效经验和精品课程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科德育专管员制度,加强学科德育专管员的培训与管理;各校应依托学科育人专管员队伍,开展学科育人“一校一特色学科”活动,做到校校有好课,人人有体验,同时形成学校学科育人资源库;加强对学科德育的常态管理和指导,举行学校学科育人专项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议。
三、传承发展,深化实践育人
7、深化普陀大学堂内涵、外延建设。推进以普陀六大学堂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体系建,筹建体艺学堂;以系统思考、整体设计为原则,开展区校联动、资源共享的田园学堂建设;以“课内外联动”为要求,深化河湾学堂校本化实践;总结研学旅行试点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区域研学旅行项目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过程记录、成果鉴定机制。
8、继续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
 
四、与时俱进,倡导文化育人
9、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教师队伍建设和进评价体系的“六进”教育。围绕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10、进一步深化“争做中华未来的脊梁”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雷奖”评选、“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清明祭英烈”和“向国旗敬礼”主题活动;加大“电影阳光行”宣传推进力度,打造“校园电影院线”平台、成立区域电影教育育人联盟,推动主流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发挥影视教育的育人功能;开展“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和“书香普陀”STAR阅读活动,通过作家进校园、阅读微论坛、阅读游园会、阅读夏令营、连环画创作等一系列阅读创意实践活动,推进常态化的学生健康阅读,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促进“书香普陀”建设;发挥好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开展“忘年交”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美丽中国梦 质检安全行”等特种设备安全科教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提升中小学生特种设备使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1、塑造校园行为文化。加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学习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实践行为规范教育的途径,把行为规范教育整合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根据《关于开展普陀区行为规范星级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普教基【2012】30号)精神,继续组织开展2016年普陀区行为规范星级校升级申报评估,开展对各星级校的常态巡检工作。
五、协同发展,强化合力育人
  12、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共同体。加强体教、医教、科教、文教、社教结合力度,积极吸纳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整合更多部门力量,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服务;开展学校与社区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提高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性和匹配度;加强学校少年宫等资源开放场所建设,建设开放性学生活动场所和项目;密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开展校外教育合作共同体建设。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启动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完成建设方案;加强法制教育中心的建设和宣传力度。
13、实施网络育人行动计划。不断丰富和完善“普陀大学堂”APP的内容和功能,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个性化资源配置、评价和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区域德育网站“德馨网”的功能,形成资源共享平台、互动研修平台、展示交流平台、德育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德馨网站及新媒体作用,打造数字化德育网。
 
六、把握关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15、重视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加大教师团体辅导课程、学生心理体验营课程以及区本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发力度;完善区校两级心理预警机制;加强上海市心理健康达标校的区级管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常态化、持续化建设,做好第四批心理健康达标校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等工作;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赛,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七、分层提高,促进德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6、持续加强德育工作者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依托区教师培训平台,将育德意识和能力纳入区中小学新教师职初培训和教师职后培训系统;形成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五个梯队组成的育德团队;充分发挥好区内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新上岗的学校德育教导跟岗基地的作用,为区域培养德育人才;建立德育高级的区域职称评审通道,为骨干班主任和德育管理人员的职称晋升提供政策支持和专业服务,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高一层次职称的比例。
  17、加强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上海市郊区县小学优秀班主任研修班和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和指导工作,通过市区联动,培育区级班主任拔尖人才;积极做好上海市十佳百优班主任、上海市闵行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区级选拔评审工作;开展区主题班队会评审,为区域骨干班主任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
 
第三部分  个人对于上海市曹杨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目标与方向:基于学校,打造“环境素养培育”的德育品牌;基于学生,塑造“担当责任、自主力行”的大视野、宽领域,明责任、敢担当,善思辨、会创新,懂自律、能力行的现代公民;基于德育师资,做到整体有制度,个体有专长。
途径与方法:
一、       德育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
以环境素养培育为主线班主任系列化培训。本学期已经开展2次,主题为《通过科学处理各种关系提升育德实效》,针对环境素养中第二层次的“人文环境”,即人与他人的关系。
创设平台,让班主任走出去。区班主任中心组、区青年班主任沙龙、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是优秀班主任的孵化器;区十佳班主任、闵行杯班主任大赛、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是优秀班主任的大舞台。
挖掘资源,请专家走进来。曹杨是有底蕴的,与日俱增的声誉是邀请专家的底气所在。区德育室专家、区班主任教研员已分别到校进行过指导,市德育心理教育专家已确定5月中下旬到校给与指导。
建蓄水池,队伍梯队要保证。目前,曹杨的发展势头很好,近两年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知名大学毕业生,班主任队伍的梯队建设是有基础的。
新老带教,内培传承不放松。一批有经验的班主任是这支队伍的榜样与精神引领,通过内部结对,跟班学习,专项指导,既传承曹杨的班主任精神,也培养了新班主任。
2、政教处管理干部、年级组长
政教处的职责与分工需要进一步细化,新的团队干部还在适应和学习阶段。年级组长是一支很得力的队伍,是“关键少数”,需要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3、心理教师团队
基础好。专职心理教师(金永明),2004年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2011年获得学校心理咨询中级的专业资格水平认证。有兼职教师4人(尹素清、朱晓音、傅一笑、冯彦颖),新招聘的专职心理教师2人(殷瑛、顾欣怡)。
有特色。NCDA CDF国际生涯发展咨询师2人(余笑昆、莫文骅),
挑战大。金老师的身体状况欠佳,目前学校心理工作面临断档的危险。
4、艺体卫教师团队
艺教结合、体教结合、卫教结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方面的教师储备,体育方面的专项和卫生方面的增员都应该考虑。
5、学科教师德育意识
通过全校教职工大会和系列培训,提升任课教师的“环境素养”德育意识。通过“学科教师环境教育渗透课堂-教案选活动”和“学科教师学校环境教育课程渗透示范课”提升教师学科德育渗透能力。
6、学生自主管理团队
(1)学生组织的合理架构
曹杨中学的学生组织,从职能而言,分为大队部、学生会、社团联三大板块。在大队部和学生会中,各个层面的自管会是明显的特征。如:学生住宿自管会,学生纪律自管会等。
(2)加强学生的环境素养意识
通过学生干部培训,建立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学生校园绿色志愿者岗位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环境素养意识。在教学楼每个层面开辟专门的“绿色长廊”,由学生进行定期维护,在校园开辟人工湿地、中水回用等试验场所,让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定期在特长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
(3)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规范性
目前,学生干部队伍需要加强检查的规范性,通过制度的细化和专项的培训,使学生干部队伍的打分有说服力,检查反馈有价值。
二、育人共同体建设
1、家长委员会
家委会需要从学校层面上进一步重视。构建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和校级家委会的三层组织;通过遴选、竞选、聘任的程序,组建核心的家委会,尤其是校级家委会。挖掘家长资源、开拓家长资源、鼓励家长资源再开发资源。让家委会在家长志愿者队伍管理、一些学生事务、家长会、家长学校、重大仪式典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家长志愿者队伍
在家委会的管理下,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先期从上下学校门口交通安全维护入手,后期可考虑: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外出研学等方面。
3、校外社会实践基地
目前,曹杨拥有6家正式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巩固与这些基地的联系,深化学生社会实践的项目与实际操作。
4、社会资源整合
利用普陀“大学堂”,把社会资源接入学校德育。
5、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团队
生涯指导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日益重要。学生生涯指导可从选科指导、志愿填报指导、专业选择指导、未来人生规划、未来职业规划方面落实。
 
三、德育课程建设
1、环境素养与基础课程有机结合渗透
德育渗透在基础课程和学科教学中才具有生命力。学科育人是“大德育观”中隐性课程。我校在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物理、化学、科学、生物等课程中均明确了环境素养德育的相关篇目(知识点)结合点、指标体系及目标指向。如:高中年级的语文课程,结合点有《诸子喻山水》、《瓦尔登湖》、《秋水》、《自然笔记》等篇目,其目标指向是:环境意识的确立,环境伦理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育,环境知识的习得。再如:高中物理中高二的第七章、第十章,其目标指向是:环境意识的确立,环境伦理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育,环境知识的习得和环境科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2、环境素养拓展课程开设
我校重视课程的成长性,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2008年开发并实施绿色能源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水技术与环保、唯美校园 ‘维’美生命等课程,同时将原有与 “环境素养培育”相关的校本课程如科学思维、LTCC(跨文化思维课程)、校园植物档案、物理拓展等课程进行梳理,逐渐构建起曹杨中学环境科技课程群、环境人文课程群和实践体验课程群三大类构成的课程体系,并十分重视与现有的高中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3、环境素养与社会实践课程紧密结合
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上海市曹杨中学基础性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和校本“环境素养”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及选修)的有机结合。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是避免社会实践“娱乐化”、“形式化”、“随意化”的重要手段。我们既结合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于社会实践的总体设计和要求,也体现我校环境素养德育的特点和个性与阶段化要求。
(1)    初中低龄学段:注重人与自然环境。通过初二学农、普陀五大学堂之一的“田园学堂”,通过参观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东滩湿地、森林公园等项目,并在项目中设计合理的可操作任务,帮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和了解大自然。
(2)    初高衔接阶段:注重人与社会环境。参加国家级科技展考察(活动时间以展览时间为准);“赤子公益之‘绿色文明、青春名片’”系列社区志愿服务(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参观考察江桥垃圾焚烧厂;校园保洁区保洁及校园绿化保育;
(3)    高中阶段:人与社会环境、人与自我(内心)环境并重。赤子曹杨,绿色之梦——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蒋巷村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暑假);湖州天荒坪水库考察(寒假);绍兴文化游学活动(寒假);参加国家级科技展考察(活动时间以展览时间为准); “红色之旅、绿色关怀”主题红色之旅(暑假);德国科技考察活动(暑假);参观考察上海市气象协会; “担当责任、自主力行”十八岁主题成人仪式。
4、德育类场馆课程
开发德育类场馆课程,尤其是普陀区的五大学堂资源。
5、设计好、使用好《学生发展指导手册》
     通过《学生发展指导手册》将学生的德育学习与体验过程化与具象化。
四、德育宣传渠道建设
通过校电视台、广播站、校网站、微信平台、校刊、学生刊物(报纸)拓展德育的时空。组建学生传媒社团,在学校电教教师团队的指导和培训下,通过多元渠道传递正能量。利用与开发德育网络资源。比如: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热线,区内德馨网络,一些优秀的微信公众号,如:第一教育、卢勤问答、高中生等。
 
实施与评价
班主任绩效考核制度
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原则,力求班主任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科学合理,并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同时充分考虑班额的大小、年级不同特点等情况,由政教处牵头,遵循客观公正、注重实绩、激励先进和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我校所有班主任进行考核,原则上月度过程性考核与学期阶段性考核相结合。
1、整体设计方案,广泛多轮征求意见。
   本方案由政教处草拟初稿,经年级组长会议初步讨论,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第一轮讨论并征求意见;再由校长室牵头,在年级组长会议、全体班主任会议进行交流和传达,并进行第二轮征求意见;最后由校务会议讨论,面向全校第三轮征求意见,最终成稿,提交教代会审议。
2、体现年级特点,给予一定自主权力。
本方案的设计要体现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具体特点,年级组有权在《上海市曹杨中学班主任考核表(基础版)》的基础上经考核领导小组进行微调,以更好体现年级的特点,育人思路与重点;同时,部分考核的评分及标准由年级组制定和执行。
3、采用系数计算,兼顾年级内部差异。
各年级内部存在班级基础差异。年级组内部在学期初或学年初经充分讨论取得多数一致,对于本年级的《上海市曹杨中学班主任考核表(某年级版)》中的涉及因原有基础差异导致明显守影响的板块进行系数计算。一般采用1.1;1.2两个档次。
4、标准动态微调,结合学校德育重点。
《上海市曹杨中学班主任考核表(基础版)》与《上海市曹杨中学班主任考核表(某年级版)》均非一成不变;根据学校的年度、学期乃至月度德育工作重点,会每个学期进行微调,以符合实际情况。
年级组值班制度。结合学校的校级值班、部门值班制度,试行年级组内部班主任值班制度。目前是预备和高一试点,有一定效果。德育课程评价。德育课程的评价是基于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对于德育课程的客观评判,有利于德育课程的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逐步向初中阶段有序渗透。

联络方式

电话:021-52707033
地址:祁连山南路1069号
邮编:200333
邮箱:caoyangms10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