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杨中学_要闻报道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简介> 要闻报道



走进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五一”人文系列讲座

5月2日-5月4日,我校部分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有幸参加了由同济大学举办的“五一”人文系列讲座。同学们有机会在风雅古韵的海洋里遨游,在乐声漫漫的韵律里发现艺术奥妙,欣赏人文艺术之美。



《审美与人生》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系的王鑫教授所讲的《审美与人生》,先是一连为我们抛出3个疑问:如何理解美?什么是美?美的特征是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教授认为,美不仅仅是建筑学中的“对称之美”,美更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一种感情里对自由的向往,是客观和现实的有机结合。而对于拥有鉴赏“美”的能力,则不失为一种人生境界和实践。王教授提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大多沉浸在一种急功近利的环境中,这样的状态容易让我们蒙蔽在俗世的节奏里,继而失去了对美的感知。因此,王教授呼吁大家,要学会感受人生中的美,去感受生命的辽阔,更要热爱生活里的日暮朝夕。

高一(5)班 王乐欢:真正令人共鸣的美,恰恰是从充满人间情味的世俗生活中迸发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向往美的,我们也可以细心地观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物为它赋诗,帮它重现生命之美!

高一(4)班  韩宜铮:人生是一场修行,圆满与不圆满都有它最特别的一份价值。在渐行渐远的生命之路中,随着我的审美观的进一步完善,相信自己对生活永远都会有新的认识。



《理解音乐—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艺术》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与表演系秦川副教授的《理解音乐—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艺术》则从听觉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音乐的“理性与感性之美”。秦教授先从教大家“理解音乐”开始,用生动的比喻阐明了当一个个符号给予了它关联、赋予了它节奏,一段段音节便汇成了一首歌,而这一个个音符也拥有了它们自己的故事。从“音到乐”的过程,不仅仅是音符之间的联系,更有人主观的引导。秦教授指出,作曲家会人为引导每组音节,使各音组之间形成“主”“次”的层次关系,这些由不同层次关系的“音”最后才凝聚成了一首“乐”。但若要让“音”在人群中引发情感的共鸣,则需要让更多的人熟悉它,才能在一次次回荡的乐音里找到情感的共振。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真正能理解音乐,领会艺术的深层内涵。

高一(4)班 冯雅婷:我没有什么学习乐器的经验,但是经过这场讲座,我收益颇多,不仅对音乐有了了解,也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艺术,使得我对音乐又有了新的认识。

《跨文化谈音乐》

当音乐撞上历史,这场美学与文学的相遇又摩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齐欢老师的《跨文化谈音乐》为我们呈现了许多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文化故事。其中,他以肖邦的《叙事摇曲》为例,4首乐曲分别讲述了一个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史诗悲剧,一个爱情与忠诚、复仇与宽恕交织的人生境遇、抵御外族入侵的骁勇奋战和兄弟三人的寻宝之旅,而这些乐曲的灵感来源都是当时不同文学家,如: 亚当·密茨凯维奇、海涅等文豪所做的文学作品。文学对于音乐的影响之大,远至中古、近至当下。齐欢老师为我们展现音乐盛典的同时,也带我们领略了其背后的岁月沉浮,让我们深为震撼。

高二(4)班 郁婧嫣:文化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当它与音乐联系起来,这个字眼便有了更独特的韵味。从古至今的各种音乐的演变,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波澜起伏,也感受到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收获颇多。

《宋韵国风 博雅精深—一起聊聊宋代的艺术》

看过了外国经典,不妨跟着王荔教授的《宋韵国风 博雅精深—一起聊聊宋代的艺术》走进大宋的艺术盛典。从苏东坡见《筼筜谷偃竹图》生情而写下《文可与画筼筜谷偃竹图记》,到米友仁见米芾“米点云山”豪情万丈而画《潇湘奇观图》惊艳群芳,可见宋代的艺术水准是何其之高。王荔教授评价宋代“彰显出中国文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理性与典雅”,不仅是当时的文化造诣空前繁荣,而且当时的思想乃至科技创造都为中华民族,更是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王荔教授的讲解让我们深深沉浸在宋情雅韵中,畅享国风的艺术奇妙。

高一(7)班 王弈晨:传承宋韵,并不是要去模仿古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去学习、追寻他们的生活态度,在生活中感受美学,在艺术中享受生活,正是我们如今寻找宋韵文化的意义所在。

高一(6)班 万益名:说起宋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词人们书写下了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文字,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富有文气的时代。在王荔老师的带领下,我又了解到了许多与宋代画作有关的内容。以词作画,词画相通,画家之所作,未尝不在表露自己的心意。

不论是文辞歌赋还是音词乐谱,教授们的倾情演讲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人文之美,对艺术、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联络方式

电话:021-52707033
地址:祁连山南路1069号
邮编:200333
邮箱:caoyangms10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