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杨中学_理论学习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旗飘飘> 理论学习



生存 信念 艰苦奋斗

            ——回顾长征八十年感想
高一  梅岭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长征,完成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八十年后今天,当回顾红军长征之举,我们最能领悟到什么呢?我认为有三点是最真实最朴实的领悟。
第一,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为了谋求生存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行军或行走。干革命是为国家民族做事,当然首先也必须要生存。当时,弱小的红军面对强大的国民党中央军和各地军阀的围追堵截,如何保存革命的力量而不被消灭?是革命者每天都要面临的紧迫问题。长征开始,根本没有想到要走两万五千里,更没有想到会走雪山草地。从江西出发时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因为到处都是敌人,危险无处不在。硬打,力量悬殊,无法取胜。怎么办?只能接受毛泽东的建议: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红军只能开始转圈行军,在各路军阀的夹缝中求生存。没有了红军队伍,还怎么干革命?万不得已,只能长征。这不是怯懦,而是实事求是。
想到当今中国命运,比如腐败问题,关系到国家和党的存亡大势,不亚于当年长征途中敌人对于红军存亡的威胁。怎么办?为了党和国家的兴存,那就必须发腐败。
第二,红军能够完成长征,是什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坚定地革命信仰。革命能否取得最后成功,就要看革命者是否有一种精神。面对长征这样的创举,而且前途未卜,如果没有信仰的力量,那简直如临深渊。长征途中的疲劳、饥饿、疾病、敌情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军事环境,都没有使队伍快掉。尤其是通过雪山草地,可不是今天的旅游观光,当时,如果不是红军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革命信仰,是无法完成的。比如途中,蔡畅和徐特立本来应该受到照顾,但是他们不但自己行军,还要鼓舞他人,真实值得钦佩。东北军军官看到他们的情形,惊叹和佩服地说:“你们真是有主义的呀!假如你们没有一个固定的为国为民的目标,为什么这些老头儿、小孩儿、妇女们跟你们跑两万多里?难道徐特立、林祖涵先生,邓颖超、蔡畅等女士都是为了没有饭吃才来的吗?”
当今,国家的反腐和改革事业同样是需要决心毅力和信仰的。否则,反腐和改革事业会功亏一篑的。而且,当前的国际形势越趋复杂和艰险,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坚定执政为民为国的信念,才能承担起复兴伟大中华民族梦的重担。
第三,红军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感染了周边的很多人,使他们自觉地去帮助红军。这一点非常关键。比如,有一个英国传教士鲁道夫*博撒哈特,他帮过萧克团长翻译。他回忆道:“我的良心立刻受到质问,他只有二十五岁,是一个热情奔放、生气勃勃的领导者。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闪闪发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在艰辛曲折的旅途中,他不屈不挠。”显然,萧克的魅力感动了他,他给红军提供了地图,并和红军将士在煤油灯下研究地图。还有,就是人人皆知的美国记者斯诺秘密进入陕甘宁苏区采访毛泽东。他通过文字告诉世界:这些经历过长征的共产党人,是不可战胜的。
当今,中国已经是肩负世界和平发展重任的大国,而面对仍然存在的各种不信任和误解,尤其是面对“中国威胁论”的险恶用心等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唯有保持长征留下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不断发展经济、强命强国,才能发挥中国应有的对于世界和人类走向和平健康共赢发展的作用。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辉煌的篇章,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很多人受到历史感召,去重走长征路,寻访前辈当年的足迹。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诗篇,使我们心中产生了由衷的敬佩。长征精神将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伟大复兴的动力。
                                           

联络方式

电话:021-52707033
地址:祁连山南路1069号
邮编:200333
邮箱:caoyangms10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