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12让知识获取与德性成长同步 ——上海市曹杨中学学科德育试点研究项目小结

2018-06-19  作者:admin

让知识获取与德性成长同步

——上海市曹杨中学学科德育试点研究项目小结

一、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及内涵界定

1.上海市曹杨中学根据《国家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并结合学校环境教育特色,以创建“环境教育”特色高中为抓手,在2015年初以杨琳校长领衔的研究团队申报了《中小学学科德育试点研究》这一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对于培育高中生环境素养的道德教育的教育目标设定,教育内容组织、教育途径开发、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实效检测的一整套一体化课程的实践研究。

2.学科德育的内涵:学科德育不是外部渗透问题,而是本身固有的东西如何自然而然地呈现的问题。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思想,都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我们要做的是把教材(学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和因素挖掘出来,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从而获得价值认同。

(二)研究目标:构建高中生环境素养培养的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是指将特色课程和德育课程一体化,形成有机渗透、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学校课程体系,其重点是环境素养培育。它是培养现代公民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课程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这种将德育课程有机渗透、深度融合于学校特色课程之中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简称一体化课程),既是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核心内容,又是我校德育工作创新、增强德育时代性、时效性的重要载体和实施途径。这种将知识类课程、实践体验类课程和德育课程深度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也是我校力图创新德育工作的积极探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整套适合高中生环境素养培养的一体化课程,包括环境素养培养的内容、培养的方法途径、培养实施后环境素养评价等。

1.构建高中生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构建一整套适合高中生环境素养培育的一体化课程,包括一体化课程的内容、方法途径、培育实施后环境素养评价等等。

2.形成有利于高中生环境素养培育的教育资源体系

根据现代学校制度“开放性”的特征,学校将积极建设对外开放系统,利用家长、校友、高校、社区等多方资源构建“大教育”环境,构建学校对外合作的资源体系。学校也会积极寻求一批支持一体化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校外合作伙伴,为学校提供技术、实践基地、交流互动等方面的支持。

3.在高中生环境素养培育方面形成辐射成果

辐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成经验文本,供兄弟学校参考借鉴;二是形成区域共享课程,供区域内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课程。

(三)研究意义

进一步优化了学校顶层设计。学校深刻认识到环境素养培育对于立德树人教育,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环境素养培育为重点的一体化课程,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终生发展为宗旨,提高每一位学生包括科学、人文、环境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切实做到立德树人。

1.提升办学理念

依据时代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丰富了办学理念内涵,将“责任与自主”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为“担当责任,自主力行”。

担当责任:每一位曹杨人都应该拥有对自身、家庭、社会、环境、未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尤其是人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人与自然环境(人地环境)以及深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与其息息相关的人自身的心理环境,具有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自主力行:每一位曹杨人都应该做到在社会使命感的驱动下,做到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知行合一、环境友好、绿色践行、有所创新,成为能负责、敢担当、懂自律、有作为的现代公民。

2.延展了育人目标

秉持“担当责任,自主力行”的教育理念,学校深化延展了原有的育人目标。瞄准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特征,将育人目标定为:将曹杨学生培养成为大视野、宽领域,明责任、敢担当,善思辨、会创新,懂自律、能力行,具有时代特征、内外兼修、知行合一、自立自强的现代公民。

大视野、宽领域:具有时代气息,宽阔视野,人文、科学、技术相融的知识与能力,树立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明责任、敢担当:明确人对自身、家庭、社会、环境、未来的责任,心理素质好、社会适应性强,拥有尊重、理解、包容、关爱与负责的情感态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善思辨、会创新:善于分析并正确处理人与周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中纷繁复杂的关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懂自律、能力行:能自觉将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观念与责任担当的精神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知行合一,自觉践行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

3.优化了学校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曹杨中学以四个要素为核心,六项目标为指向,三大类课程为载体,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创新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     研究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内容

1.关于高中生环境素养培育的现状和相关文献的研究。调查本校和兄弟学校高中生环境素养的现状、环境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形成文献资料。

2.以高中生环境素养培育课程为重点的一体化学校课程开发,形成一体化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建立一体化课程实践课程内容分层实施课程实施方案研究在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中渗透高中生环境素养培育开发校本教材等。

3.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深化学校的办学理念、优化顶层设计、提升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4.对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评价系统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力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探索符合曹杨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创新课程发展的路子。

建立起学生发展长期跟踪与反馈数据库,为每位学生设立《曹杨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将对学生环境素养的评价放入综合评价体系中进行监控与反馈。

 

(二)研究阶段性成果

1.一体化课程体系基本建立。如下图:

                                             

 

2.注重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学校重视将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着力寻找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结合点,构建环境素养培育为重点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使课程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

 

课程科目内容

 

学校不断开发和完善环境素养培育为重点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将其分为环境人文课程群、环境科技课程群、实践体验课程群等三大类课程群。通过活动体验、技能强化、创新探究由低向高逐渐提升的分层课程实施,从兴趣培养到高阶思维训练,分层递进地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科技素养、创新精神以及高雅得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环境科技课程群

环境人文课程群

实践体验课程群

《科学思维导引》

《心理健康读本》

尚理明德“五进”实践活动

《科学方法概述》

《情感世界读本》

环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能源知识概要》

《心灵世界读本》

校园“自主管理项目”活动

《绿色能源》

《精神家园读本》

人文科技社团活动

《水技术与环保》

《中国古代哲思——天人合一观通俗读本》

系列创新实验室

《校园植物档案》

《国学基础知识辑要》

冬令科学探索营

《唯美校园‘维’美生命》

《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

夏令思维训练营

《头脑OM

LTCC——基于跨文化思维培育读本》

“阳光”心理社团活动

《物候》

《幸福人生启示录》

海外游学课程

《人工湿地读本》

《尚理明德读本》


《气候与环境》

《礼仪交往文书》


《特色课程与基础型课程融合各学科实施指南》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读本》


《建筑与环境艺术模型制作》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生命教育读本》


《健康膳食读本》

《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欣赏》


《大气环境监测》

《国际理解教育读本》


《极地环境知识》



《物理拓展课程》



 

3.丰富了实践体验课程群

开发和利用实践基地,丰富实践体验课程群,将实践体验课程群分为A层和B层两个梯度,既有面向全体的必修的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课程,又有面向部分兴趣特长生可自选的兴趣拓展课程,以培养学生践行绿色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养成低碳环保的自律、自理、自治的责任感和生活习惯。(见附件4)

 

4.进行了一体化课程实施

(1)课程结构及课时

学校将一体化课程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紧密结合,以环境意识的确立、环境伦理与健康心理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育、环境知识的习得、环境科学技能的掌握、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为目标取向,在文科中渗透相关人文素养(侧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理科中渗透相关科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修养与品德。

同时,学校为一体化课程设置了充足的学时,环境人文课程拓展型课程为每学期38课时,环境科技课程课题研究为每学期42课时,实践体验课程一为每学期34课时,实践体验课程二为每学期46课时。每学期进行社团人员招募,由专职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学校提供活动的经费保障。社团有严格的章程制度,定期开展各类考察和创造发明活动,寒暑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以及国外和外省市社会实践活动。

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在高中阶段采用学分制,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阶段,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总分必须修完40学分,方可认定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其中必修课程不得少于30分,选修课程不得少于10分。学校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2)在基础性课程中的渗透

I、基础型课程校本实施的结合点

学校从培育学生环境素养着眼,将一体化课程形成系列化的结合点,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在各主要学科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环境素养培育的内容进行校本化的改造和实施。(见附件3)

II、学科拓展课程内容与一体化课程的结合点

学科拓展课程内容中有很多方面可以找到与一体化课程的结合点,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结合点进行特色渗透,将进一步发挥各学科在一体化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见附件3)

5.初步构建了适应一体化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借鉴CIPP评估模式,我们对“环境素养培育”一体化课程实施极其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推动课程的不断完善。

1.一体化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的评价

在一体化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中,学校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在每个阶段都采用互评、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定。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参与程度

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且有所收获。

环境意识的确立

确立个人与周边人文环境(人与社会)、人地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世界观,包括多元文化、多样生物、多种社会形态和谐共生、协同发展,自身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等观念。

环境伦理与健康心理的养成

个体在心理上对周边人文环境、人地环境的感知、情意和自律程度。

对人文环境、人地环境、自身心理环境的认同、接受、适应、融入等态度及行为意向。

尊重、平等、对话、合作,善待自然、珍爱生命,悦纳自己、积极进取等价值取向。

科学思维的培育

具有认知和能力发展的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包括:系统思维、辩证方法、协同论、实证方法等有关的科学思维与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培育。

环境知识的习得

学习与个人有关的各类环境知识,包括基于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

基于生物、生态、能源等科学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造环境,以及基于社会学、心理学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习得。

环境科学技能的掌握

与人文环境友好: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国际关系、多元文化、公民自觉、民族情怀、集体意识、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

与人地环境友好:珍视地球、敬畏自然、爱惜资源等观念和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节约、降耗、减污、循环利用,环境的保护、监测、修复等方面的措施与技术。

与自身心理环境友好:悦纳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心理调适、情绪管理、保持平和心态和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方法和能力。

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

能把与人文环境、人地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观和技能等落实在个人的行为中,实现知行合一,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创新能力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实践体验

确立研究课题,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取得课题研究进展或成果。

创新作品

有设计创作的成品或设计方案。

 

项目

方式

参与程度

环境素养

创新能力

实践体验

创新作品

自评






互评






综合评价






 

2. 一体化课程实施中对教学的评价

加强对教师 “环境素养培育”过程的监控、评价与反馈,促进教师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拓宽眼界,打破学科壁垒,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指导思想

体现教为指导、学为主体、动(练)为主线的教;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目标与内容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指导过程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善于设趣启迪思维,激起教学高潮;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教师专业素质

善于学习环境科技相关的前沿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课题开发和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启发和指导学生制作的能力。

 

(3).对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发展性评价

在一体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力求通过一体化课程的开设,探索符合曹杨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程创新发展的路子,在一体化课程开发实施中深化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特色品位。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课程目标的恰当

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内容的适切

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结构特点;教材框架清晰,难度循序渐进;内容科学、有时代性,启发性强,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实施的途径

知识学习,动手操作,社团活动,创新实验,社会实践等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科学有效。

课程评价的多元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

 

4.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学校为更好检验和提升一体化课程的实效,将建立和完善学生发展长期跟踪与反馈数据库,为每位学生设立了曹杨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将对学生环境素养的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进行样本研究,有效监控德育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在曹杨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包括了学业成绩、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环境意识与知识、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绿色生活践行九大要素

在自我介绍一栏中,学校增加了对自我介绍的说明,即通过列举典型事例等方式,介绍学生本人的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与才能、个性特点与环境人文、环境科技、绿色生活践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具体突出表现。希望学生能够在清楚意识到环境素养的重要性,并以此来作为评价自己的一个指标。

学校创造性增加了环境素养培育指标的评定,见下表。

指标名称

指标含义

指标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学生表现的等第


环境人文素养

与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意识、态度

A

 

杰出:参与CD层面一体化课程学习学分为优秀,参加相关竞赛获全国等第奖、上海市一等奖。



B

 

良好:参加B层及以上层面一体化课程学习,学分为良好,参加相关竞赛获得奖项。


环境科技素养

与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科学思维、方法、技能



C

 

合格:修完一体化课程必修18分学分,成绩合格。积极参加相关实践活动。


绿色生活践行

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实践体验及日常行为表现



D

不合格:没有修完必修的一体化课程18学分的学习,获成绩没达到合格要求。


 

三、研究中的思考

(一)学科德育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

为形成适应一体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教师队伍,曹杨中学“环境素养培育”教师队伍建设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班主任队伍建设

在以环境素养培育为重点的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班主任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班主任团队负责环境人文课程群、实践体验课程、心理环境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完善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班主任的工作,推动班主任老师和青年教师的带班育德能力,促进环境素养培育一体化课程的实践,学校在开展班主任工作系列培训和班主任带教的基础上,在各年级阶段性重点工作实施的节点上,对全体班主任及新上岗教师开展相关工作要领的专项培训,深入研讨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方案。同时,班主任将“环境素养培育”自觉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有序开展环境素养培育系列的班会(队会),主题教育课。

2.心理教师团队梯度建设与在岗培训

我校有专职心理教师1名,有兼职教师4人,NCDA CDF国际生涯发展咨询师2人。心理教师具体负责心理辅导中心的各项工作,内容包括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开设有关心理辅导的讲座,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指导心理成长社团,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团体辅导等活动。

3.加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校特色创建和实施过程中,大力培养特色教师,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参与一体化课程和项目的研究开发,提升能力和素养。鼓励教师跨领域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已形成了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为骨干力量的特色课程教师团队。

同时,学校将一批特色教师送出国门开拓眼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计划前往英国约维尔学院、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中学和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美国苹果谷学校等进行相关考察和交流,并至校外专业机构接受相关培训,如“可持续发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水资源与环保培训、国际生态学校培训、国际生态—气候主题培训、环境科学技术培训等。

4.全校教师相关素养的提升

通过全校教职工大会和系列培训,提升任课教师的“环境素养培育”德育意识。通过“学科教师环境教育渗透课堂-教案选活动”和“学科教师学校环境教育课程渗透示范课”提升教师学科德育渗透能力。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见附件2

学校的特色建设,光依靠校内教师队伍会存在技术、资讯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学校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学校现有固定的兼职特色教师10余名,主要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还有部分外籍教师,承担创新实验、国学、国际理解等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学校加强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专业优势帮助校内教师的专业提升,共同促进学校特色课程的发展。

(二)学科德育离不开学生组织的培育

1.学生组织的合理架构

曹杨中学的学生组织,从职能而言,分为大队部、学生会、社团联三大板块。在大队部和学生会中,各个层面的自管会是明显的特征。如:学生住宿自管会,学生纪律自管会等。

2.加强学生的环境素养意识

通过学生干部培训,建立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学生校园绿色志愿者岗位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环境素养意识。在教学楼每个层面开辟专门的“绿色长廊”,由学生进行定期维护,在校园开辟人工湿地、中水回用等试验场所,让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定期在特长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学校环境是重要育人软实力

1.装备节能设施

如校园中的绿色能源路灯、屋顶风力发电装置、学生宿舍太阳能整体热水供应系统、雨水回用系统等等。在目前已经实现所有户外照明由绿色能源供电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太阳能发电设备,加大发电量,将其所发电力直接并入办公楼电网。除了现有新源坊的雨水回收系统外,学校还将在实验楼屋顶等处建成新的雨水收集系统,更好地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学校还建造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雨水回用系统等,让学生能直观地观测到水体净化及中水回用的过程。

    2.创新实验室群建设

我校共建成绿色能源实验室群、水技术与环保、生物创新、新源坊、中水回用、人工湿地等10余个环境科技类实验室,形成集实验展示、动手实践、生活体验于一体的实验室群。同时,建设了校史馆心理健康综合实验室、中国书画艺术实验室艺体馆等7个人文科学类实验室。

3.文化环境的营造

可视水表装置、提示节约能源的小贴士牌、大幅的宣传画、实验楼能源知识展示长廊、图书馆的大型科普漫画展览、校园的各类植物的 “身份牌”绘制悬挂等等。

我们注重环境素养理念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在校园环境设计上主张简约、朴素,自然、留白,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鸟语花香、整洁静谧、人际和睦的优雅氛围与特色实验室群相得益彰,让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学生实践探究的“环境素养培育”实验场和师生们共同构筑、呵护的精神家园。

 

(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大教育”环境

在一体化课程建设中,学校资源与中学教师专业的局限性明显显现,不借助外力难以为继。为此,我们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开发社会资源。师生、家长、校友、高校、社区等多方资源构建的“大教育”环境,成为支撑学校一体化课程发展的有力支柱。(见附件1

通过沟通、交流、磨合,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师大、上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市气象局、普陀区环保局、普陀区质监局等政府与科研机构;上海市著名课程、学科专家,公元太阳能集团、瑞士吉博力公司等企业,都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科研和技术支撑,并愿意长期与我们合作。

我们还与诸如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中学和歌德中学等建立了稳定的项目合作关系,参与“千校携手”项目,开拓了“环境素养培育”国际交流平台。我们与长征镇和周边20余家单位组成长征镇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致力于资源共享和品牌的共同打造。此外,我们还与市内外兄弟学校定期开展相关的交流合作。

我们积极建设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老港垃圾处理厂、上海市气象局、瑞士吉博力集团生产基地、江苏常熟蒋巷村的沼气利用和污水治理基地长征镇社区等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各种平台。

作为一所历史上的华侨学校,曹杨中学有稳定的侨生会和校友会,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我校也积极开发丰富的家长资源,利用家长的专业特长、社会资源,家校联手,共同营造良好特色教育环境。

反思与展望

通过“环境素养培育”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使得曹杨学生包括环境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升:他们知道了如何与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知识结构逐步优化;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增强,最终逐渐养成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习惯,也日益明确了个人生涯发展方向。2015年学校荣获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国际生态学校最高荣誉——绿旗荣誉。为如何进一步通过多种载体和途径实施对德育创新的探索实践。

1.一体化课程内容设计上,已经有了基本雏形,但在实施过程中,但也还存在不足。高中生环境素养培育应该从学校的方方面面入手,从学生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学校要加强对高中生一体化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让环境素养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并让环境素养内化成学生的素养和品质,将会是一个较漫长的时期,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学校要坚持对学生环境素养培育的跟踪调研。在本次研究中,我校对高中生环境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前测部分,环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学校需要在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后,对学生的环境素养进行问卷调查的后测,并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了解环境素养培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

 

 

 

 

 

 

 

 

 

 

 

 

 

 

 

附件1:

“环境素养培育”发展合作伙伴

区域

资源内容

国外合作伙伴

与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中学和歌德中学等开展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课程与项目的开发和交流;与英国高登思学校开展中英合作相关教学的探讨。

由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美国常春藤学校毕业的外籍教师团队承担的“英语批判性思维精英寒假与暑假集训营”活动。

海外知名大学学子为本校学生做社团活动以及专题讲座。目前有牛津、剑桥、伯克利等知名大学志愿者团队参与学校的社团建设。

高校技术支撑

同济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华师大、上海电力学院等知名高校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市内外实践基地

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上海风力发电科普馆、公元太阳能黄岩生产基地、瑞士吉博力集团生产基地、江苏常熟巷村的沼气利用和污水治理实践基地、周庄生态实践基地

兄弟学校交流互动

与嘉定二中、莘庄中学、朱家角中学、郑州第十四中学等结为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一体化课程和活动的切磋交流。

社区实践基地

建设长征镇社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区能源知识和环保节能宣传以及学生创新作品实际应用,比如为金沙雅苑等社区赠送和安装太阳能门牌灯等。

 

 

 

 

 

 

 

 

 

 

附件2

“环境素养培育”兼职教师团队

姓名

院校/机构

职称

专长

吴於人

同济大学

教授

创新实验室建设及青少年科学创新活动指导

陆志波

同济大学

副教授

极地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政策研究

闻岳

同济大学

副教授

水污染控制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施鼎方

同济大学

副教授

环境工程和环境监测教学实验的研究

关大勇

同济大学

博士后

物理研究性课程研发及教学

张洁

中国极地

研究中心

高级

工程师

中国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极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及运行共享研究

蔡明红

中国极地

研究中心

研究员

极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污染物的全球迁移、转化与归趋研究

李永平

中国气象局

研究员

海气相互作用、台风气候、地球物理学

杨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助理

研究员

植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

赵东升

上海大学

材料学院

博士

钢铁冶金过程中资源循环利用、水环境分析和研究、污水处理、纳米电化学沉积

陈金波

上海大学

机自学院

工程师

机器人控制与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及教学

林康为

解放日报

资深

编辑

新闻采访、写作及逻辑知识教学

 

 

 

 

 

 

 

附件3

基础型课程中学科课程内容与特色课程结合点(部分)

学科

主要

结合点

课程章节(部分)

相关内容例举(部分)

高中语文

环境情感

与环境伦理

《诸子喻山水》

大自然中的山水是能源宝藏

《瓦尔登湖》

结合梭罗思想谈保护绿色能源

《秋水》

结合庄子思想谈能源的循环再生

《自然笔记》

善待环境、保护能源

高中数学

环境

技能

第二册P592

双曲线型自然通风塔的外形

第二册P63部分

探照灯、太阳灶、雷达天线、卫星的天线、射电望远镜等

高中英语

环境情感

与环境伦理

第一册第五课

ReadingGreen   Orchids

第二册第五课

More readinghelping   the Environment

第五册第三课

More Reading “Ecotourism

高中物理

环境认知

与环境技能

高二物理第七章

 

能的转化的方向性 能源开发

高二物理第七章D

学习包——太阳能的利用

高二物理第十二章E

反应堆 核电站

高中化学

环境知识

与环境技能

高中第二章 第二节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高中 第三章 第二节

高一第四章 第二节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高二第十一章

 第一节

石油

高中生物

环境知识

与环境技能

高二生物

生物催化剂——酶,生物燃料

高二生物

微生物,利用产甲烷菌生产沼气作为能源

高二生物

生物工程

高中地理

环境知识

与环境技能

高中地理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潮汐能源

高中地理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太阳能资源,环境资源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水能资源,大型水电站

高中信息

环境

技能

第一章 第3

粮食问题中的算法探究

高中政治

环境

伦理

高一上 前言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二上 第三课

建设服务政府,政府工作的重点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倾斜

 

 

 

 

 

 

 

 

 

 

 

 

 

拓展型课程中学科拓展内容与特色课程结合点(例)

学科

结合点

相关内容列举(部分)

教师

时间

理科

自主实验(环境技能)

基本实验

经典实验

生成实验

学科教师与实验员

中午、放学、自修等自由时间

提高实验环境技能

以学科为基础的创新实验

同济大学兼职教师

拓展课

文科(以英语

为例)

拓展阅读(环境知识、环境情感、环境伦理)

 

Introduction-air pollution in China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The Greenhouse Effect-scientific background

Renewable Energy-the different sources their pros and con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ozone layer hole case study

Water Shortages-pollution conservation

Electric Cars-how they work how they help with climate change

校内英语教师与外籍教师

拓展课

 

 

 

 

 

附件4

在社会实践类活动中就普及类,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梳理如下


实施地点

课程内容

1

曹杨中学

校园植物的识认与挂牌

2

曹杨中学

校园内年级生物角和班级包干区的管理

3

长征镇各社区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践行绿色中国之梦”社区服务工作

4

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

节能知识普及、环保意识培养

5

上海风力发电科普馆

风力发电知识普及

6

新能源主题公园

新能源相关知识普及

7

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

苏州河水资源知识普及、考察活动

社会实践类活动中就提高类,面向特长学生的活动梳理如下


实施地点

课程内容

1

曹杨中学

校园景观水池的水质净化

2

曹杨中学

校园植物档案的建立

3

曹杨中学

学校用水用电用纸等情况监测与改进方案

4

常熟蒋巷村

课题研究:沼气燃烧二次污染成因探究、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的实验研究

5

红安官木塘小学

“红色之旅、绿色公益”活动(新能源设备安装及维护、新能源知识推广)

6

长征镇各社区

社区生态、生活与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社区点亮生活:太阳能门牌灯社区推广(中英)

7

吉博力集团生产基地

课题研究:雨水测量收集,“中水”回用研究

8

周庄

课题研究:水资源、水循环考察研究

9

湖州天荒坪水库

课题研究:水力发电技术结合的透水坝作用探究

10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

STEM”夏令营课程

11

德国莱布利兹中学

环保合作研究项目

 


联络方式

电话:021-52707033
地址:祁连山南路1069号
邮编:200333
邮箱:caoyangms1069@126.com